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古民居借收藏保護 或存放倉庫或重新搭建

古民居借收藏保護 或存放倉庫或重新搭建

日期:2016/12/14 19:02:00      編輯:古建築保護


在所有具有收藏價值的古民居中,徽州古民居是最受追捧的。

  “在蘭溪鄉下有一老房子。清朝年間的,上百年歷史,木制結構、青石板、牛腿,雕刻精美。因無人居住,現出售此私人老房子,還算不上文物保護單位,識貨者請聯系,非誠勿擾。”

  近期,網上出現了不少類似的帖子,內容是出售或收購古民居,其交易范圍遍及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古民居已成為浙江省收藏的一個新熱點,許多擁有上百年歷史的民居憑借收藏,或存放於倉庫保存,或重新搭建,異地重生。

  收藏與保護蔚然成風

  “幾年前我們去鄉下,發現一些老房子裡,有工藝的零部件都缺失了,像有雕花的門窗、牛角。一問,都被村民拆下來拿去賣錢了,大家都感到特別心疼。”浙江義烏藏協的余先生這樣解釋自己是如何走上古民居收藏之路的。

  與余先生擁有相同經歷的還有杭州古民居收藏者王先生。王先生說,自己除了花費大量金錢外,還投入了工作之余幾乎所有的時間,而這一切均源於一次旅途中的偶遇。“我去蘭溪鄉下旅游,在村道路旁的舊木材交易市場,看見工人們正從卡車上卸下一批有精美雕刻的木料。上前一問,原來是一所被拆除的清代古民居,其構件運到這裡當破板舊料賣。”自此之後,王先生便開始有意識地收藏將被拆除的古民居。從2001年至今,王先生已經收藏有各式明清古民居幾十幢。
  
      在這些古民居收藏者看來,是“保護古建築意識的覺醒”讓他們走上了收藏、保護古民居的道路。在浙江,古民居收藏者的隊伍不斷擴大。自2007年起,一些浙商尤其是義烏籍商人,開始四處搜尋瀕危古民居,一旦發現有保護價值的古民居,便想法收購,整體拆下運回收藏。

  古民居被再利用

  老房子收回來干什麼?這是一個問題。對此,義烏藏友余先生的夢想是,有朝一日能把在全國各地收購來的老房子一一復建,陳列在一起,形成一個中國古民居博物館。

  也有古民居收藏者將老房子收拾一番後作為居所的。當地知情人士透露,有藏家從江西某地買來一幢老房子,重新搭建之後,使得這幢房子在浙江武義得到“重生”,並成為新主人烹茗煮酒、交友會客的場所。

  也有人借古民居發展起了休閒旅游業。早在2007年,一位義烏商人就曾斥巨資從江西等地搬遷了幾幢古建築,在義烏南江畔創立了以古民居為載體的“民俗文化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觀光。

  據一位曾從事過古民居買賣的人士介紹,在所有具有收藏價值的古民居中,徽州古民居是最受追捧的。在古代徽州府治所在地,也就是今天的黃山歙縣,當地一大批老建築都保存完好。這種傳統的徽州民居,大門飾以山水人物石雕磚刻。門樓重檐飛角,各進皆開天井,通風透光。“當地人近年來對古建保護也頗為重視,因此這類民居就更顯珍貴。”

  從“一陣風”到“量力而行”

  在業內人士看來,買得起而且保護得起古民居的,都是擁有一定資金實力的收藏者。不過,跟最初“一陣風”似的古民居收藏熱相比,現在熱衷收藏古民居的收藏者已經開始“量力而行”。

  以較早從事古民居收藏的義烏藏家為例。數據顯示,兩年前,活躍在古民居收藏領域的義烏商人大約有200多個,而現在則只剩下幾十名了。“現在還在收藏古民居的人,都是相對有條件,和對古民居有一定認知度的人。”義烏藏家余先生說,老房子拆回來之後,沒有足夠的空地來安置,這在義烏一直是個難題。

  此外,經過這幾年的市場交易,老房子的價值越來越被重視,價格也一路攀升。如今,多數古民居收藏者都明顯感受到收購古民居的不容易:“要想再像幾年前,花幾萬元買幢宅子,根本就不可能了。”一位杭州的古民居收藏者表示。據他介紹,古民居不僅收購價格高昂,而且在運輸、保管、重新搭建等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在業內專家看來,古民居被這些收藏愛好者收購之後,確實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民間自發的收藏、保護、修繕古民居,是值得提倡的,同時也應當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引導和支持。至於以暴利為目的的經營行為,也應當加以規范。”一位關注古民居收藏的古建築專家表示。

  在浙江金華佛堂古鎮,該鎮政府便於2009年成立了佛堂古鎮保護委員會,該委員會計劃利用30畝土地做試點,為大約10幢左右的有歷史價值的古民居提供“重生”之地,使用權限是50年。據該委員會一位人士透露,保護古民居仍按原計劃實施,首批“准入”的老房子名單已經確定,有望在今年年內動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