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荞麥嶺商代遺址考古獲進展
日期:2016/12/14 12:24:42   編輯:古建築保護荞麥嶺遺址
陶器器形——簋
斝出土的現場
陶器器形——鬲
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2013年下半年至今,該所聯合九江市文博單位對九江縣馬回嶺鎮富民村荞麥嶺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據該所所長徐長青介紹,考古發掘清理了一批商代早期的房屋、灰坑等遺跡,出土了大量商代早中期的石器、陶器、玉器和青銅器,為江西早商時期最重要的大型遺址。該遺址的考古發掘已引起“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主持人之一的李伯謙教授等專家關注。
發掘重要遺存出土文物標本千余件
考古發掘現場,工作人員還在對荞麥嶺商代遺址進行深入發掘。徐長青說,經初步鑽探,該遺址分布范圍約5萬平方米,此次考古發掘面積2000平方米。商代遺跡成片分布,數量眾多,內在聯系密切。“目前,我們已經清理遺跡65處,分別是房址4座,水井5口,灰坑52個,溝4條。”
“在這個區域,集中發現了5口水井,從考古學分析,不是單純的生活聚居區,而是用於冶煉等。”對於此分析,徐長青說,從目前發掘的情況看,與冶煉、鑄造有關的房址均為半地穴式。
徐長青介紹時,說到一個細節:圓形攢尖頂房屋內居住面呈灰白色,中部區域發現有被火焚燒過的石塊,還有假腹豆、寬把豆和雲雷紋硬陶圜底罐,在中部位置發現坩埚兩件及灰陶爵一件,在東部發現木骨泥牆燒土塊一塊,燒土下發現石鑿一件。“房屋周圍清理水井兩口。”他說,在這兩口水井裡分別發現了硬陶盔狀圜底罐和灰陶鬲各一件。“從以上的種種跡象可以表明,這是一處結構緊密、組合完備的青銅器鑄造遺存。”
目前,已經修復陶器91件,石器100余件,其余各類文物標本1000余件,出土陶片數以萬計。
據悉,出土的陶器器形有鼎、大口缸、坩埚、紡輪、器蓋等,石器有砺石、石斧、石鑿等,玉器有玉笄,青銅器主要有青銅镞。徐長青介紹說,出土的陶器紋飾以繩紋居多,“陶片以軟陶為多,夾砂灰陶、泥質灰陶比較多見,硬陶、泥質紅陶和黑皮陶數量稍微少一點,原始瓷和白陶也有少量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