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拆遷中國

拆遷中國

日期:2016/12/14 18:59:59      編輯:古建築保護
今天,看到一篇中國住建部的報道:中國房子,20年內要拆50%以上,而且理由非常充分:改善人民居住環境!

●1949年以前的房子:

有60-70年以上房齡,除個別有歷史文物價值的,比如黃埔軍校,其他基本沒有保留價值。

●1949-1979年的房子:

由於歷史原因,很多是戰備房、過渡房、簡易房,很多成了棚戶區,除有歷史文物價值的,其余無保留價值。

●1979-1999年的房子:

還能存在10-15年,但其主要功能是脫困,所以位置小,小區格局以及配套設施都不能適應城市發展需要。

●1999年以後的房子:

這是城市中真正能夠長期保存的一些建築物。

前兩天,剛看過一則報道:1987年醞釀設計、1992年開業的由中國法學會和香港利園酒店集團聯手打造的北京凱萊酒店,今年6月1日正式停止營業,現在正准備拆除,之後原地重建五星級的“國際化商務高端酒店”。凱萊所屬的中糧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拆除是因為酒店現有規劃與建築結構存在“硬傷”、酒店設施嚴重老化……
  負責人介紹,2009年4月14日,北京市規委專家會對凱萊酒店重建項目方案進行了論證,原則同意改建方案,並提出結合城市景觀、街道關系進一步研究建築布局等意見。中糧集團根據專家會意見對方案進行了調整。2009年4月29日,市規委就項目擬文《關於凱萊酒店重建項目規劃意見的請示》(市規文[2009]1800號)上報市政府。
  不過,凱萊酒店設計者、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梁震宇並不認同“硬傷”說。
  梁震宇回憶,當初批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面積有限,幾乎是貼著“紅線”(規劃控制線)建造的,設計了一個環形的行車通道,方便車輛進出。
  梁震宇說,按照當年的規劃,酒店限高60米,但在設計時已經考慮到今後的發展需要,所以在地基的承載力計算時,留了加層的余地,“拆除重建後的酒店要拔高20米,相當於再加高6層。”梁震宇說,通過改造增加6層鋼結構,達到80米的高度,是可實現的。
  “如果能加高6層,是否就可以不拆了?”75歲的梁震宇發問。

  設施老化 更新與重建?

  除建築結構存在“硬傷”,凱萊酒店拆除重建的另一個理由是酒店設施嚴重老化。中糧集團酒店事業部負責人說,酒店制冷機組、柴油發電機組、供熱設備、消防給排水設備等已使用近20年,機電設備、管線嚴重老化,很多管材現已嚴禁使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消防安全隱患。
  55歲的陳先生在凱萊酒店工程部工作了近20年。陳先生回憶,工程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對酒店設備進行日常檢查、維修、保養和更新。“小修小換是常事兒,但酒店對整體設施並沒進行過大的改造或徹底的更新。”
  據了解,按常規,酒店設備每10年至15年就應進行一次徹底的更新。
  “設備更新本是酒店的常規動作,現在卻作為凱萊拆除重建的原因。”作為設計者,梁震宇感到不可思議。
  相關部門介紹,凱萊酒店項目用地屬於中糧集團的自有用地,中糧集團自己提出要拆除改造的需求。對於凱萊提出的重建方案,有關部門曾組織建築、設計、交通、城市景觀等方面的專家,進行評審。專家評審認為,從城市規劃的角度來說,凱萊、酒店的重建有利於這一地區城市建設形象的改善和提升,也符合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總的思路。


附,短命地標
  華僑大廈

  壽命:29年 現狀:拆除重建

  1959年,作為國慶十大建築之一的華僑大廈建成。1988年,因軟硬件設施不適應時代要求,被拆除重建,1992年重新開業,“變身”五星級酒店。

    哈德門飯店

  壽命:34年 現狀:拆除重建

  1974年建成的哈德門飯店保留了崇文門的老地名。2008年11月15日,哈德門飯店停業並開始拆除,原址重建一座五星級酒店。

  台灣飯店

  壽命:20年 現狀:拆除重建

  位於王府井金魚胡同的台灣飯店建於1990年,是一座頗具古典風格的建築。2010年5月開始拆除,原址重建五星級精品酒店。

  專家聲音

  短壽建築拆除有悖“低碳”

  浙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王晖告訴記者,對於文物古跡和古建的保護,我國已有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保障和規范體系,但對現代建築的價值判斷尚缺乏標准。
  王晖表示,二三十年壽命的建築,除非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和劃時代的意義,否則很難認定其保留價值。他建議政府部門出台硬性規定,達到一定面積的建築物,如果未到使用壽命卻需要拆除重建,應通過各相關部門的聯合審批,以提高門檻。還可請專業機構對建築的歷史、藝術價值進行評估,綜合並慎重考慮各方意見。
  而凱萊酒店的設計者梁震宇則認為,一座建築僅有20年壽命,便要被拆除,有悖低碳和節能減排的理念。
  北京維拓時代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技術質量部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徐米甘說,目前建築的拆建基本是靠城市規劃來控制,卻缺乏明確的規范和標准。建築物的拆除重建和改造,在功耗上是兩個不同的指標,有關部門應將其進行對比,慎建少拆,使資源、能源、環境效益最優化,真正實現節能減排。

  部門回應

  建築拆除重建無年限標准
  相關部門表示,對於建築達到多少使用年限方可拆除,確實沒有一個評價的標准。目前,在建築年限上,依照的是《民用建築設計通則》中的規定,《通則》只是確定了建築的設計年限,如臨時建築設計年限是5年,易於更換構建的建築物是25年,普通建築物是50年,重要的紀念性、標志性建築物則為100年。但《通則》中並沒有對達到多少使用年限才可以拆除進行規定。“專家提出的建議,是挺值得下一步做相關的研究。應該制定一個評價的標准。”該部門一相關負責人說。
  另據了解,從2007年開始,市規劃委和市文物局公布了《北京優秀近現代建築保護名錄》,一些反映北京近現代城市發展歷史,具有較高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建築物,會被列入名錄,如北京飯店、北京市百貨大樓、工人體育場等,這些建築原則上不得拆除。


結語:經濟學家說,在地上挖一個坑,再找人把坑填起來,就能創造雙倍的GDP!現如今,建一棟高樓大廈再把它拆除,不僅創造雙倍的GDP,還緩解就業壓力,不過還要找個地方放那些廢的鋼筋水泥罷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