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華國在介紹古淇水關復原圖。
坐落在淇河西岸的高村,古稱淇水關,有著悠久的歷史積澱。從仰韶、龍山文化時期,到殷商纣王時期乃至清代,地面的碑刻、石雕、古建築,地下遺址、城址都十分豐富。
談起該村的文物遺跡,無論如何不能不說到該村村民孫華國。75歲的他半生精力都投注在村文化遺存的收集和保護上。迄今為止,共收集80多件文物、3000多塊淇河奇石、30多幅碑文拓片等。在他的倡議下,村裡先後成立了淇水關書畫奇石藝術館、高村殷商淇水關文化協會和淇水關民俗古物館等;此外,他還動手編纂村史,目前已完成10萬字,村民都親切地稱他為“文物保護神”。
30多年來,他每天都要翻泥土找文物
8月24日下午,記者在淇縣高村鎮高村見到了孫華國老人,今年75歲的他依然精神矍铄、思維敏捷。他告訴記者,30年前建李河屯古石灘提灌站時,他在現場發現了三四個先民所用的石鏟、石斧等文物。“當時我看到這種玩意兒很新奇,就收藏起來。”孫華國說,自此之後,他就盯上了新挖掘的地下土,總是要翻翻瞅瞅。
1985年左右,孫華國回到村上從事電力安裝工作,當時村附近的頭畛地和二畛地有許多燒磚窯,材料是就地取材的泥土。孫華國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一天幾遍往這兩個地方跑,揀到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物,比如先民用石頭做成的斧子、鏟子等,還有帶孔的貝幣,卜骨是他最喜歡的一件,“卜骨是夏商時期的珍貴文物,被占卜人用來預測未來。”
“到現在為止,我收藏了80多件有價值的古文物。”孫華國說。為了弄清楚撿到的東西是不是文物,他還訂了《收藏》雜志,與自己所揀的文物一一核對。最近,他又有一個新的重大發現——撿到類似石箭頭一個。
收藏奇石3000多塊,組成“中華五岳”
除了古文物之外,孫華國還喜歡收藏奇石,目前已有3000多塊。這麼多的奇石並不是零零散散地堆在家中,他突發奇想,買來五座名山的詳細圖紙,按照這些名山的構造,把這些奇石一塊塊地排列在一起,組成了“五岳”模型。
在孫華國家的院子裡,記者見到了他花費5年時間用奇石塑成的“中華五岳”,泰山岱頂玉皇廟、華山峭壁、嵩山少林寺(微博)、衡山廟宇林立、恆山十八景……這五座“大山”像5個守護神一樣立於院中央。孫華國一邊跟記者介紹,一邊用手撫摸著“山上”的一石一景,眼神裡是父親看孩子般的慈祥。“一年一座‘山’,2002年底五座‘山’建成,每塊石頭都有用處。”
高村的“文物保護神”
記者在高村采訪時,村民提起孫華國無不豎起大拇指,稱其是高村的“文物保護神”,這不單指他收藏文物,更多的是因為他還主動承擔起了村裡古橋、古建築等遺址的保護。
高村的北大廟曾經是黃飛虎鎮守淇水關時的練兵營,它北面兩座唐宋時期的石獅在上世紀中期曾被人惡意推倒。1976年,在孫華國的建議下,兩座石獅被嵌入北大廟內部,妥善保護起來。孫華國在廟前樹起一塊“殷商朝歌淇水關簡介”石碑,提醒大家保護古文化。
高村最著名的橋當屬“走橋不見橋”,相傳建於商代。橋面是普通的街道,從上面經過時一點都感覺不出這是一座橋。為了保護這座獨特而珍貴的橋梁,高村村委會在孫華國的提議下出資修牆將橋圍了起來,還將已經干涸的橋洞清理干淨。
一塊“淇水關”石碑,他找了10年
在高村南門外,孫華國指著一座刻著“淇水關”字樣的石碑,激動地說:“這塊石碑我找它找了10年,俺村的石頭都快被我摸遍了。”
據孫老介紹,這塊石碑是宣統三年修淇水關南門石板坡的碑記,是殷商淇水關文化分量最重的證據,“俺村經常被外人質疑:你們說高村以前叫‘淇水關’,有啥證據呢?現在有這塊石碑在,誰還能質疑高村的淇水關文化呢?”
除了“淇水關”石碑,孫華國和他成立的殷商淇水關文化協會還找到了很多有價值的碑刻文物,如同治七年的“淇澳綠竹”殘碑、百忍堂的“善積百祥”石門額、修淇水橋石碑等重要歷史文物十多件。
一己之力 建起淇水關書畫奇石藝術館
1988年,孫華國以自家為基地,建立淇水關書畫奇石藝術館,將自己10多年的收藏公之於眾,免費讓村民們參觀,讓村民從中感受故土博大精深的厚重文化。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淇水關書畫奇石藝術館現藏歷史文物100余件,其中有舊石器、新時期時代的石斧、石刀、石鏟等工具,古生物化石、骨器化石、殷商甲骨和古代金屬器物等共計七八十種;各個歷史時期的陶片瓷片300余件;書畫30余幅;各式奇石3000余塊。這些藏品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淇水關歷史演變的軌跡,同時又兼具觀賞性,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參觀。
1998年,孫華國又組建了高村殷商淇水關文化協會,同時創辦淇水關民俗古物館,側重收集高村本地文物遺產,將高村的文化事業進一步做大。從那年起,孫華國開始著手收集有關淇水關的歷史資料,他跟熟悉村史的老人聊天,從他們口中得知很多鮮為人知的史料。
寫就10萬余字村史
孫華國的辛勤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省、市多家媒體對他的收藏品多次刊登報道,遠近各地前來觀賞的人越來越多。省設計院專家、安陽甲骨文專家及市縣文化界領導也曾多次登門拜訪,對其為家鄉文化事業作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並參與到高村歷史文化的事業中,在孫華國的建議下,5月20日,一支擁有20多名會員的研究隊伍——鶴壁市殷商文化淇水關研究會順利成立。“希望能通過研究會將高村的歷史祖祖輩輩傳下去。”孫華國欣慰地說。
2009年,孫華國操筆編纂高村村史,共10萬余字,近日已完成,不日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