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紅線最大
規劃部門根據征地紅線及環境劃出用地紅線
有時候規劃部門還會給你粗略的建築紅線,精確的建築紅線,還是得自己根據用地紅線及建築本身和環境來進行計算確定。
(比如,規劃部門畫了建築紅線退用地紅線3米,但你設計的是高層,考慮到消防、日照、衛生防疫等關系,實際需要退用地紅線9米才能滿足各方面要求,因此你真正的建築紅線是在9米的地方,而不是規劃部門給的3米處。不過圖中表達的建築紅線還是畫在3米的地方,實際布置建築的時候卻不能超過9米。)
道路紅線其實是一種環境制約,遇到了就按當地規劃部門要求退就可以了。
具體的數字,這個是規劃部門的事,我們做了不主。
建築退線,有人和我講是五線:紅線——征地紅線,用地紅線,道路紅線(包括鐵路,高速高架,航空航道)。
藍線——天然水體後退線(包括河口線這一定義,
一是為了防止建築影響天然水體,具體太近了,就成了天然垃圾框了 ,
二是為了在河、湖邊上來點綠化,美化環境,
三是為了某些與外界相通的水體,防洪需要,必須退到某個高度,某個距離,防止水位升高,以及水位升高時帶來的河堤蘇松滑坡。)
綠線——退讓出的綠化帶寬度,及退讓原有綠地的距離
黃線——電力高壓線,煤氣管道運輸線等,我想通訊信號范圍也可以算在這裡
紫線——俗稱古建保護距離,反正就是這些古董級東西必須退的。
建築防火間距,日照間距,(這兩點都有相關規范規定)
建築衛生防疫距離,應該會有規定,可能是我孤陋寡聞,還沒見到,
建築防干擾視線距離,(防干擾視線距離,技術措施中規定是18米,這特別是住宅與住宅之間,兩個窗戶對望,距離太近了,就沒隱私了,整天拉著窗簾,那這房間也太悶了點,
呵呵,我是喜歡能看到天空的地方,要我整天住在拉著窗簾看不到外面的房間裡,我會憋死的)
這一部分都是新建的根據原有的,新規劃的根據原規劃的,
如果相鄰地塊未明確用地性質,則按大家一半分擔。
其他就是建築本身的要求,建築功能(比如幼兒園的服務半徑,那就要求做在這個圓裡面),建築視線,需要看到什麼
征地紅線范圍最大,至於怎麼定的,那就要問規劃部門了。
用地紅線,規劃部門根據征地紅線,根據周邊環境初步劃的范圍,用地紅線小於等於征地紅線,用地紅線是各經濟技術指標的分母,所以它的面積必須明確,否則建築密度建築容積率都沒辦法定了。但用地紅線並非你建築實際可建線。其范圍也是規劃部門定的。
道路紅線,其實和前面兩條線沒任何關系。只是和地塊有關系的道路用地的邊界線。不要以為道路只會和地塊邊線相鄰,道路也有可能橫穿地塊。
如果規劃部門沒有對相鄰地塊作出性質確定,則按本地塊確定,本地塊為高層住宅,那相鄰地塊也當成是高層住宅進行考慮。本地塊為多層住宅,那相鄰地塊也按多層住宅考慮……。
首先,確保規劃部門要求的距離,然後考慮消防、衛生防疫、視線距離等因素,最後考慮日照因素。
規劃部門需要你後退用地紅線距離為X米,
消防、衛生防疫、視線距離等因素需要保證建築間距為Y米,
日照因素(主要考慮南北相鄰地塊)需要間距為Z米。
那一般來說
東西方向,則在X米和Y/2米之間選最大值
南北方向,則在X米、Y/2、Z/2米之間取最大值。
====================================================================================
如果規劃部門已經對相鄰地塊的用地性質有了初步規劃,但對相鄰地塊的建築紅線、建築體量高度等還沒有具體要求。
唯一的區別就是在本地塊北面的地塊如果沒有日照要求,則可在北面退讓紅線時,不考慮Z/2的因素。
=====================================================================================
如果規劃部門已經對相鄰地塊有了具體規劃,或相鄰地塊已經有了初步方案,
那就需要向規劃部門提供相鄰地塊的相關資料,按相鄰地塊已經建成來確定本地塊建築的退讓了,這時候只能說是本地塊吃虧。
=====================================================================================
上面的過程,一般是設計人員來計算確定的,如果遇到一個好點的規劃管理部門的話,他們會提供相應的最終數據。不過無論是誰來確定,到最後規劃部門會審核圖紙。對後退距離進行核實。但設計人員提前做到位了,那就可以減少後面修改的工作量。
=====================================================================================
======================================================================================
對於居住區道路的規范規定:
2.0.8 居住區(級)道路
一般用以劃分小區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與城市支路同級。
2.0.9 小區(級)路
一般用以劃分組團的道路。
2.0.10 組團(級)路
上接小區路、下連宅間小路的道路。
2.0.11 宅間小路
住宅建築之間連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8.0.1 居住區的道路規劃,應遵循下列原則:
8.0.1.1 根據地形、氣候、用地規模、用地四周的環境條件、城市交通系統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應選擇經濟,便捷的道路系統和道路斷面形式;
8.0.1.2 小區內應避免過境車輛的穿行,道路通而不暢,避免往返迂回,並適於消防車、救護車、商店貨車和垃圾車等的通行;
8.0.2 居住區內道路可分為:居住區道路、小區路、組團路和宅間小路四級。其道路寬窄,應符合下列規定:
8.0.2.1 居住區道路:紅線寬度不宜小於20m;
8.0.2.2 小區路:路面寬6m-9m,建築控制線之間的寬度,需敷設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14m;無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10m;
8.0.2.3 組團路:路面寬3m-5m;建築控制線之間的寬度,需敷設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10m;無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8m;
8.0.2.4 宅間小路:路面寬不宜小於2.5m;
不過最好還是在規范的基礎上多看看相關居住區規劃設計的書,因為道路的確定,關系到居住區內建築的布置、交通組織、小區環境,道路的確定,是居住區規劃設計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比建築單體設計,做不好,等於整個居住區的規劃設計就廢了。
所謂的建築紅線准確的說就是建築控制線,有時可以和道路紅線合在一起,用地紅線是確權范圍,說建築紅線包括道路紅線和建築控制線是典型的概念不清,正因為有時建築控制線和道路紅線合在一起,才有建築部分構件懸挑凸出道路紅線的問題。
============================================
福州市規劃局的規定:地下建築物退讓道路紅線和用地紅線距離一般與其建築物退讓道路紅線和用地紅線距離相同。建築物退讓道路紅線和用地紅線距離大於5m的,地下建築物退讓距離為5m。
各地一般都有詳細退讓要求:《建築後退用地紅線距離控制指標》《建築後退城市道路規劃紅線控制指標》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 50180—93(2002 年版)
2.0.16 道路紅線:城市道路(含居住區級道路)用地的規劃控制線。
2.0.17 建築紅線:一般稱建築控制線,是建築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線。建築紅線的定義,
福州市規劃局是這樣的:
建築紅線:指經規劃確定的建築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線。
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 50352—2005
2.0.7 道路紅線:規劃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區級道路)用地的邊界線。
2.0.8 用地紅線:各類建築工程項目用地的使用權屬范圍的邊界線。
2.0.9 建築控制線:有關法規或詳細規劃確定的建築物、構築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線。
4.2.1 建築物及附屬設施不得突出道路紅線和用地紅線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築突出物為:
——地下建築物及附屬設施,包括結構擋土樁、擋土牆、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礎、化糞池等;
——地上建築物及附屬設施,包括門廊、連廊、。。。散水明溝、集水井、采光井等;
——除基地內連接城市的管線、隧道、天橋等市政公共設施外的其他設施。
4.2.3 當地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用地紅線范圍內另行劃定建築控制線時,建築物的基底不應超出建築控制線,突出建築控制線的建築突出物和附屬設施應符合當地城市規劃的要求。
==================
實際工程中我是這麼做的,規劃局放的線,最後驗收也合格了我做的一個高層辦公樓11層,建築控制線退後道路紅線12米,地下室筏板基礎,基礎突出建築紅線,並且由於用地非常緊張,消防水池設在了道路紅線和建築紅線之間,我是這麼理解的,建築之所以不能突出道路紅線(包括基礎)技術上是因為城市道路下面有各種管線(上下水,暖氣,通信,電力等),但是在道路紅線和建築紅線之間的部分並沒有市政管線,我認為建築的地下室可以突出建築紅線但是不能突出道路紅線.地下室是不能突出道路紅線與用地紅線的,一般情況下還應該退讓一定的距離。建築為什麼要後退道路紅線呢?就是要在後退范圍安排建築台階\停車\綠化\管線基礎等內容!再補充一句:用地紅線是各類建築工程項目用地的使用權屬范圍的邊界線也就是說用地紅線與道路紅線之內的地屬於你們家的,雖然是你們家的地,也需要滿足當地規劃部門的規定退距.
地下室的邊線應該是不能突入道路紅線的且要有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大概是要當地的規劃部門來決定,應該可以突入建築控制線,但要有一定的覆土深度以方便管線的進出
---------------------================
一般來說,用地紅線和建築控制線是不同的!
用地紅線一般和道路紅線重合(主干道上),在城市商業區寸土寸金的地方,臨街的商業建築都是牆貼牆的建造的,請問那個退讓的建築控制線在哪裡,用地紅線又在哪裡?應該不言自明,臨街建築的建築控制線有時就是道路紅線,可實際要建造的時候還是要考慮基礎的尺寸要求而退一點,除非基礎懸挑,否則很難做到一點不讓,何況有時還要安排台階出入口呢。
所以這裡的建築控制線一般退用地紅線10m,也就是退主干道的道路紅線10m,這10m可用來做人行道,綠化什麼的~~
建築控制線是以投影的最大尺寸來定的,這個是指建築的地上部分而言,
而地下室一般最多超建築控制線5m,如果首層是商鋪,二層以上後縮2m,這樣到地下正好有7m,可以做地下車庫的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