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鎮江丁崗鎮孫氏祠堂出土清朝乾隆年間古碑

鎮江丁崗鎮孫氏祠堂出土清朝乾隆年間古碑

日期:2016/12/14 12:13:01      編輯:古建築保護

清朝乾隆年間的古碑

    近日,新區丁崗鎮的孫氏後人在整理孫氏宗祠時,在祠堂裡發現了一塊清朝乾隆年間的古碑,上面記錄著孫氏一族的田產和家族訓示等內容。

    上月底,丁崗孫氏宗祠在被清理時,有人在裡面發現了一塊古碑。這塊古碑高1.8米,寬90厘米,厚18厘米,由於一直埋藏於地下,基本沒有破損,保存得十分完好,上面的碑文也沒有磨損,字跡十分清晰。這塊古碑的發現還有一段故事:當時孫氏後人正在清理祠堂裡的垃圾和雜物,一位孫氏老者在一旁說,他記得以前宗祠裡還埋著一塊碑,具體地方好像在院子的西側。於是孫氏族人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在那裡進行了挖掘。果然,在老人指示的方位,挖到地下五六十厘米時發現了一塊碑。

    那麽,這塊古碑上到底寫著什麽呢?前天,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會員馬阿林特地將碑文抄寫下來,拿去研究。他介紹說,這塊古碑上總共1864字,據碑文記載,孫氏宗祠的始祖是文式公孫法,其於南宋時遷居丁崗。同時,上面還記載孫氏宗祠擁有房產52間、土地約158畝。並注明這些土地是祀產田,分別位於丹徒、丹陽兩邑,以及各地擁有的數量、土地狀況及所處位置。那麽,什麽是祀產呢?祀產是維持祠堂生存的資金保障,祀產田可以放租,給佃戶租種,然後收租,維持祠堂運轉。“也就是說,基本把一個宗祠賬冊原原本本刻到了石碑上。”馬阿林說。不僅如此,古碑上還刻了一些警示用語,大意就是後代不肖子孫不得將此處宗祠買賣,否則可以“曝光”和“立案”。

    此碑是清乾隆四十五年立的,距今已經有236年。幾位到過現場的我市文物研究者表示,現在的孫氏祠堂的建築風格應屬於清末風格。據史書零星記載,從乾隆到道光、鹹豐年間,當地建築損毀嚴重,甚至祠堂也未能幸免,現在的祠堂應該是晚清時建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