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山天寧寺,位於省城太原西南50公裡的交城縣城西北,307國道北側,有瀝青公路直通寺前,交通方便,風景優美,格調高雅,是馳名三晉的又一處名勝古跡,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卦山,因山形如卦象而得名。群峰環抱,斷續開合,有“卦岳爻峰”之稱,位居交城十景之首。主峰大極峰海撥1142.8米,千年古柏密布其中,面積達兩千多畝。鳥語花香,空氣濕潤,負離子含量相當豐富,構成一個優良的生態環境,成為旅游度假的良好場所。身臨其境,黛色參天,陣陣清香撲面而來,沁人肺腑。卦山景區建築規模宏偉,座北朝南,鱗次栉比。由天寧寺、石佛堂、書院、朱公祠、聖母廟、文昌宮等六組建築組成,另外還有環翠亭、戲台、華嚴塔、墓塔林等附屬建築。有殿堂樓閣200多間,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天寧寺創建於唐貞觀元年,最先開鑿石佛堂石佛,相傳有印度僧人“華嚴法師”在此講經說法。
位於中軸線南端的66級台階和石牌樓,突出了寺院的陡峭壯觀氣勢。石牌樓古樸雄偉,前刻“登彼岸”後镌“羅天接引”。66級台階兩側石制望柱柱頭的數十個石獅,生動活潑。山門檐檩之下懸有宋代著名書畫家米芾手跡“第一山”橫匾,字跡蒼勁有力,有副楹聯上所書之“坎象至高,山位表陰陽之度;佛乘最妙。四斷生滅之疑”是卦山名勝古跡的高度概括。山門內側兩尊大型彩塑密跡金剛,警衛在寺內的山門兩旁。明代嘉靖四年重建的千佛閣,面闊五間,重檐歇山綠琉璃瓦剪邊,三面轉廊,下有“龍雲虎風”洞穿行而上,巧妙地利用了地勢升高的特點。拱碹之上建有木制虛堂一座,雕藝非凡。鐘樓內懸有明萬歷年間鑄鐵鐘一口,重達1500余斤,聲聞十裡。
中院開朗寬闊,正北月台之上,有亭式琉璃薰爐一對,正中八卦石周圍雕有暗八仙圖案,乃匠人想象豐富之傑作。大雄寶殿雄偉壯觀,殿前八角石檐柱是北方古建粗犷雄偉風格的具體表現。柱下以青獅、白象、朝天吼為柱礎,雕刻精細,巧奪天工。殿內三尊金身大佛結跏趺坐,通身金妝,是釋迦牟尼的三身佛像,為明永樂五年之傑作,工藝精細,金碧輝煌。
毗盧閣是天寧寺的最高建築,重建於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重檐歇山頂,閣體明三暗二層,下面四面檐柱,中層四面圍欄,閣內上下層置木樓板,有木樓梯可登,閣頂絞龍吻高達2米。殿中雕刻精細的大型佛龛之內有趺坐木雕像3尊,兩旁有摩诃迦葉和阿難陀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