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早,安徽省文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向社會公布“安徽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省共有173處文物保護單位被評為“省保單位”,還有9處文物保護單位合並入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合肥市有7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名列其中。
安徽省級文保增至628處
據介紹,第六批省保單位共173處,古遺址有26處、古墓葬12處、古建築80處、石窟寺及石刻5處、近現代重要史及代表性建築42處以及其他類8處。
安徽省文物保護處處長張宏明說:“這173處省保符合標准,諸如具有較高歷史、文化、科學價值;在品類和分布地域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絕大部分劃定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據介紹,與以往的省保評比不同,第六批省保評比不僅邀請了歷史、文物、考古方面的專家,還邀請了一些高校諸如合肥工業大學建築方面的專家,從歷史、建築、文物等不同角度來審視每個遺址。
截至今日,安徽省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總數增至628處。
蘇聯風格建築見證歷史
第六批省級文保單位中,合肥市有7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名列其中,除了廬江縣孫立人故居、巢湖李家大院、巢湖市普仁醫院三處,其余4處均為地處合肥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高校文化機構建築,分別為安徽農業大學主教學樓、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陳列大樓、合肥工業大學屯溪路校區主教學樓、安徽省圖書館主樓。
“這些高校的建築主樓,雖然建築風格相似,但是代表了當時的審美理念,都受到新中國成立初蘇聯建築風格的影響,是在特定歷史發展階段重要的一批建築,今天看來,已經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安徽省文物保護處處長張宏明說。
社會主義建設成果首進省保
第六批省保單位中,很多代表了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包括“大躍進”時期的工業遺產——“白柳公社礬礦冶煉遺址”,這是至今安徽省較少的工業遺產,建於1958年,處於安慶市枞陽縣,是安徽省在社會主義建設特殊時期的一個產物。還有宣城廣德縣建於1960年的“廣德603探空火箭發射場舊址”,也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國家在安徽的一個集軍事和高科技的歷史遺址。
這一次,黃山市歙縣的“蜈蚣嶺梯田”第一次被列為遺址,打破之前古墓葬、古建築等才是文物保護遺址的限制,是人類改造自然,順應自然,求得生存的歷史證據。
還有一直都說徽商,怎樣從歷史上找到證據?這次第六批省保單位中,“通濟渠故道泗縣段”(隋至今)、“徽州古道西線”(唐、明、清)、“績溪徽杭古道”(宋到民國)、“鴉山嶺古道”(清代到民國)四個古道,充分證明了歷史上徽州文化是如何走出安徽的。
相關保護政策即將出台
目前,第六批省保單位,很多是私人所有的,但是成為省保護後,私人不能隨便交易和處置。省文物局稱,安徽省文物局將對“第六批省保單位”劃出保護地帶,制作保護標記,明確保護責任人,省級文保單位的公布,要求各地對不顧歷史文化遺跡安全的建設沖動,進行自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