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近日組織專家對榮獲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廣西隆安縣喬建鎮羅興江古“雒田”遺址進行開發考察,發現了一批古水利建築遺址和古雕塑文化遺存。
“雒田”是指古代交趾人在濱海潮水漲落處開墾的田。北魏郦道元《水經注·葉榆河》中注引《交州外域記》曰:“交趾昔未有郡縣之時,土地有雒田。其田從潮水上下,民墾食其田,因名為雒民。”專家認為,羅興江古水利遺址和古雕塑的發現進一步證明古“雒田”在我國稻作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羅興江流域是駱越稻作標志性文物大石鏟出土最密集的區域,區域內有獨特的稻神山、稻神雕塑、古水利遺址、稻神祭民俗等古駱越稻作文化遺存。這次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專家所發現的古水利建築和古雕塑位於羅興江的中心區域。
專家介紹說,這些水利建築主要有分水铧嘴、攔水壩、古渠道、水車等遺址。水利建築主要灌溉羅興江中心區域270多畝的古“雒田”。水利建築設計匠心獨運,先開渠道和铧嘴對羅興江進行分水,然後建水壩抬高水位使水流入支渠道,再在支渠道上建水車抽水進稻田。駱越人在遠古時代就設計了這樣精巧的稻田灌溉系統,確實令人歎為觀止。
在這片古“雒田”的中心點,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的專家還發現了一座烏龜馱巨型稻米粒的古石雕塑,“稻米粒”石雕打磨得非常光滑,上面刻著一個駱越古文字,這個古文字有可能是古“米”字。整個雕塑造型獨特,體現出駱越稻作文化的深厚意蘊。
專家們還在這片古“雒田”上發現了新石器時代夾砂陶片和戰國年代的灰陶片,這些文物都述說著這片古“雒田”的遠古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