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南京要求歷史街巷改造不得更名 原則上不拓寬

南京要求歷史街巷改造不得更名 原則上不拓寬

日期:2016/12/14 18:56:41      編輯:古建築保護
   南京市規劃局日前公布了荷花塘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征求意見稿。該規劃特別強調街巷格局的保護,要求歷史街巷不得更名,原則上不得拓寬。保護規劃草案已向市民公示。
  13條街巷不拓寬
  荷花塘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南京城南門西地區,南鄰明城牆與護城河,西臨胡家花園。荷花塘街區是明清傳統民居的“活化石”,區內清代及以前的建築占四分之一,被譽為南京老城現存歷史遺存最豐富的地區,但同時,區內也有大量建築急需修繕整治。荷花塘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強調建築修繕“分類處理”。
    根據荷花塘街區現狀,這一方案提出對不同狀況下的建築,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對於質量、風貌較好的建築,以日常保養、現狀整修為主;與傳統風貌不協調的建築進行較大規模改建,包括平改坡、降低層數、加建等。風貌、質量均較差的建築將予以拆除。 
    針對街區內13條歷史街巷,這一方案要求這些街巷名稱不得改變,原則上不得拓寬。街巷內的古樹、古井、鋪地等歷史環境要素也將受到保護,以保持現有的空間尺度、歷史風貌與環境特色。
    建築色調也有規定
  按照這一方案,荷花塘街區將進行部分建築的拆除更新。對於新建築的體量和風格,則作出了嚴格的限定。街區內新老建築都應該與傳統風貌相協調,不能破壞整體格局。新建建築層數應為1至2層,建築檐口高度必須在7米以下。街區內建築應以黑、白、灰為主色調,以紅、褐色為補充色調。
    據介紹,荷花塘街區是反映南京明清時期傳統住區和絲質手工業區的典型和傑出代表,也是目前南京老城現存明清傳統住區中歷史格局最清晰、傳統風貌最完整、歷史遺存最豐富的地區。這一方案在保護有形的建築和街巷等實體外,還特別提出了對於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根據設想,街區內的傳統音樂、傳統曲藝、民間工藝、民間文學將得到保護,以再現明清南京城南的民間風情。
    根據方案,街區內將開設民俗體驗區與民俗展示區。在展示區裡,傳統的手工作坊、商業文化將得以再現。體驗區將設置古琴博覽、古琴表演等項目。此外,街區內還將設置名人故居,建立名人博物館。
    保護夫子廟街區
  與此同時,《夫子廟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也在征求市民意見。
    根據規劃,夫子廟歷史文化街區要形成“一片、三軸、多節點、網絡化”的功能結構。一片:以孔廟、貢院、內秦淮河文化景觀帶為夫子廟核心片;三軸指的是孔廟中軸線、貢院中軸線、內秦淮河中心線這3條文化展示軸;多個景觀節點包括街區主要出入口建築、樓閣、牌坊、古橋等;網絡化即是指由多條歷史街巷串聯組織成歷史文化保護網絡。
    這一規劃方案同樣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秦淮燈會,古琴藝術、秦淮燈彩、南京白局、南京評話、南京白話、秦淮風味小吃加工制作技藝等將在這一歷史文化街區裡得到保護傳承和展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