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彩塑壁畫保護工程是國家文物局繼山西南部早期木構建築保護工程之後,對山西省文化遺產保護實施的又一項重大工程,將會對山西乃至全國的彩塑壁畫保護工作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用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的話說:“中國彩塑壁畫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在山西有著集中體現,該工程的開展將會在中國文物保護事業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全面延續國家藝術瑰寶的原真歷史信息,7月18日,國家文物局啟動了山西彩塑壁畫保護工程,將對山西省內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裡的彩塑、壁畫,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保護修復。該工程是國家文物局確定的全國文物保護重點項目,是繼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保護工程之後,山西文化遺產保護的又一重大舉措。同時開辦的彩塑壁畫修復培訓班,由山西省文物局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意大利中央高級保護修復研究院等國內外頂級文物保護研究機構進行密切合作,是一次由封閉走向開放、由省內走向國際、借助工程培養人才的積極嘗試。
山西現存古建築28027處,其中元代以前早期建築占到全國同期建築存量的75%以上,是全國古建築存量最多的省份。作為古建築的附屬文物,山西現存彩塑12700余尊,壁畫24000余平方米,其數量之多、歷史之久、藝術之精,在全國首屈一指,享有“中國古代彩塑壁畫藝術寶庫”的美譽。山西省文物局局長王建武說,這些令人驚歎的彩塑壁畫,充分展示了中國藝術創造的卓越成就,是中國文化遺產的精華所在,也是山西文化發展的寶貴資源。時過千年,由於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及賦存環境的改變,這些美輪美奂、珍稀罕有的文化遺存受到了嚴重影響,出現了斷裂、起甲、空鼓、酥鹼、脫落、污染等多種病害,其中相當一部分險情嚴重,亟須進行搶救性保護。為全面延續這些藝術瑰寶的原真歷史信息,國家文物局會同山西省政府啟動了彩塑壁畫保護工程,將對山西彩塑壁畫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保護修復。
山西擁有得天獨厚的古建築資源,而且依附其中的彩塑、壁畫等附屬文物,也浩如煙海,獨步華夏。作為古建築的靈魂,這些精美絕侖的彩塑壁畫,凝聚了先人們藝術創造的聰明才智,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具有重大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如太原王郭村北齊東安王婁睿墓室壁畫,大同雲岡石窟佛教壁畫,芮城元永樂宮壁畫及新绛縣東岳稷益廟的明代壁畫等,都是中國壁畫藝術中的典型代表之作。這些壁畫表現了濃厚的地域特色與繪畫風格,反映了豐富的社會生活,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作出了獨特的貢獻,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面對如此豐富、珍貴的文化遺產,如何將這些文化遺產保護修復好,讓其永葆光彩,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在山西彩塑壁畫保護工程啟動儀式上部署了該工程的保護方案和措施。他說,山西作為全國的文物大省,不僅元代以前早期木構建築數量位居全國之首,而且古代彩塑壁畫數量之多、技藝之精、內涵之深也冠譽全國。由於自然環境的影響及人為因素的破壞,特別是彩塑壁畫自身的脆弱性,全國各地多數彩塑壁畫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病害,保護狀況令人擔憂。在國家文物局的關心和指導下,山西彩塑壁畫保護工程得以及時啟動,首期培訓班也順利開班,表明了國家文物局對彩塑壁畫保護工作的一貫高度重視。彩塑壁畫修復保護作為一項專業性、技術性、科學性很強的工作,必須由一支業務技術精湛的專業技術隊伍來完成。希望此次培訓工作能夠與具體的彩塑壁畫保護工程密切結合,在實踐中培養人才,在工程中鍛煉隊伍。課程的設置既要重視傳統工藝的發掘與傳承,又要注重新的科技手段的吸收與運用,增強授課的針對性和實踐性,通過培訓和工程實踐為山西省彩塑壁畫保護培養一支隊伍,也為全國彩塑壁畫的保護做好人才儲備。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寺觀必有彩塑,而隨著寺觀保存下的山西彩塑多達12700余尊,自唐代至清末(延至民國),歷代皆有。其中唐代82尊,有五台山南禅寺彩塑、佛光寺彩塑、晉城古青蓮寺彩塑等;五代時期11尊,有平遙鎮國寺彩塑等;宋、遼、金時期394尊,有大同華嚴寺遼塑,太原晉祠、長子法興寺、晉城二仙觀宋塑,朔縣崇福寺、五台佛光寺文殊殿金塑等;元代386尊,有晉城玉皇廟二十八宿彩塑等;明代5978尊,有平遙雙林寺彩塑和隰縣小西天彩塑等;清代彩塑,山西有6000余尊。山西彩塑多以泥質塑像為主,有泥質坯胎造像、懸塑和壁塑等泥塑藝術品。主要因泥塑表面皆敷以彩色,故稱作彩塑。雖然他們的形象都是佛道神祗和少許紀念性人物,但是他們所反映的社會層面、社會生活、民族文化、民間信仰、服飾裝束和塑作藝術是別的藝術門類無法代替的。
面對這項龐大的工程,如何開展保護修復工作,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劉正輝說,長期以來,文物保護隊伍、尤其是文物科技保護人才匮乏,始終是山西省文博事業的短板。目前,我們只能先通過彩塑壁畫修復培訓班來培養“修復師”,再進一步對國保單位中附屬的彩塑和壁畫文物進行全面保護。計劃在“十二五”期末,先把山西南部早期木構建築保護工程中的105處國保單位裡的彩塑和壁畫修復完成和保護好。同時,希望通過培訓工作,為山西的彩塑壁畫保護工程順利實施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湧現出一批彩塑壁畫保護修復的技術骨干和領軍人才。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劉曙光說,首期彩塑壁畫修復培訓班由山西省文物部門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意大利中央高級保護修復研究院等國內外頂級文物保護研究機構密切合作的,來自山西的16名文物工作者要先進行為期2個多月的理論學習,然後再在山西新绛縣福勝寺進行3個多月的實踐操作。中國彩塑修復強調完整性,而西方人欣賞藝術的殘缺美。通過中外合作,希望我們這次培養的“修復師”能夠對西方藝術的歷史、理念、成功案例等有所了解,希望能夠開拓他們的國際視野。
綜觀這些異彩紛呈的古代壁畫、彩塑與其他眾多的古建築、彩繪、雕刻一起構成了山西得天獨厚、名揚四海的“地上文物博物館”。用童明康的話說:“中國彩塑壁畫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在山西有著集中體現,該工程的開展將會在中國文物保護事業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