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黃骅唐代古井出土小執壺文物

黃骅唐代古井出土小執壺文物

日期:2016/12/14 12:13:23      編輯:古建築保護

唐代古井出土文物

    近日,滄州黃骅市舊城鎮舊城村村民張呈和在自家菜地裡挖出的一口井被鑒定為唐代古井,同時還出土唐代小執壺、撲滿(存錢罐)、拴馬石等文物。黃骅市博物館館長張寶剛表示,這口唐代古井對於舊城古城歷史研究和旅游開發具有很高的價值。

    張呈和家位於舊城村南頭,位於古城基北大約50米左右的位置。據張呈和介紹,這口古井是2015年夏天他和兒子在院子裡翻土種菜時挖出來的。“剛翻土時那裡有些松動,感覺和別的地方不一樣,就繼續挖,結果挖出了一塊50厘米的灰色方石,在方石的位置顯露出了古代的青磚,接著露出了井的模樣,大概又挖了兩三米,挖出一些器物和方石,但還沒有挖到井底。”父子二人擔心井會塌,便就此作罷。此後,張呈和因忙於其他事情,就把此事暫時放到了一邊。

    近日,張呈和想弄清楚這口井到底是哪個朝代的,便上報給了有關部門。博物館館長張寶剛趕到張呈和家中進行考察,據張寶剛介紹,根據井的形制和井壁用磚,可以斷定這口古井為唐代所建,同時挖出的器物為唐代小執壺、撲滿(存錢罐)、拴馬石。

    舊城村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高城縣治北遷至大留裡,即今舊城鎮舊城村,屬浮陽郡。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文帝楊堅改高城縣為鹽山縣。明洪武九年(1376年)遷縣治於東隅(香魚書院,今鹽山中學)。舊城村僅作為縣治所就有820年的歷史。近年來,在舊城村一帶常有古遺跡被發現,古井在舊城村也不是第一次被發現,舊城村早有“七十二口井”之說,作為生活必需設施,眾多年代不同的古井遺跡,佐證了舊城厚重的歷史。

    這次發現的“唐代古井”是在舊城村已發現的“乾隆古井”的基礎上井文化的又一次延伸,究竟是唐代什麼時期所建,還有待於專家們的進一步考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