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札達盆地發現最原始披毛犀化石
日期:2016/12/14 12:24:22   編輯:古建築保護犀化石
據媒體報道,考古學家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西部高海拔的札達盆地發現的一個上新世哺乳動物化石組合,其中包含了已知最原始的披毛犀。
在札達盆地發現的新種西藏披毛犀,其生存時代為約370萬年前的上新世中期,它在系統發育上處於披毛犀譜系的最基干位置,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披毛犀記錄。在札達盆地發現的西藏披毛犀化石材料包括同一成年個體的頭骨、下颌骨和頸椎,化石地點位於西藏阿裡地區札達縣城東北10公裡處,在地層上產自札達組上部的細粒沉積物中。
西藏披毛犀的頭骨具有相當長的面部。粗糙面占據了整個鼻骨背面,由此指示它在活著的時候具有一只巨大的鼻角。額骨上一個寬而低的隆起指示它還有一只較小的額角。系統發育分析顯示,西藏披毛犀是一種進步的雙角犀。在披毛犀支系內,西藏披毛犀與泥河灣披毛犀相比鼻骨更長,枕面更傾斜,各個披毛犀種按進步性狀排列,其終點是晚更新世的披毛犀。
作為西藏披毛犀後代的晚更新世披毛犀也具有厚重的毛發,可以起到保溫的作用。非常寬闊的鼻骨和骨化的鼻中隔指示西藏披毛犀有兩個相當大的鼻腔,增加了在寒冷空氣中的熱量交換。披毛犀長而側扁的角呈前傾狀態,用以在冬季刮開冰雪,從而找到取食的干草。這些頭骨特征與細長濃密的毛發相結合,清楚地顯示披毛犀能夠在寒冷的雪原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