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南陵大山深處神秘古銅礦遺址

南陵大山深處神秘古銅礦遺址

日期:2016/12/14 12:27:35      編輯:古建築保護
    南陵縣西部的大工山,山勢高峻、層巒起伏,是蕪湖市數一數二的高山。1984年,一群考古工作者來到這裡,揭開了這座大山中隱藏了一千多年的秘密,讓掩埋在歷史塵埃中的大工山古銅礦重現在世人面前,同時它的發現也以其重大的考古、文化價值而震驚世界。

    “銅草”指引下發現的世界奇跡

    大工山古銅礦遺址位於南陵縣的工山鎮,鎮裡的大工山主峰海拔558米是蕪湖市第二高峰。提起古銅礦,自然讓人想起工匠。據了解,早在春秋時期這裡因冶煉業發達,工匠聚集,故而得名“工山”。在這林木茂密的群山之中,人們是如何發現這座古銅礦的呢?這就不能不提起一種奇異的花草。

    每年的秋季,大工山上都會盛開著一種顏色呈玫瑰紫色,絢麗奪目、異香撲鼻的野花,因其花冠形狀酷似牙刷,當地人稱之為“牙刷草”,它的學名叫“海州香薷”。令人驚奇的是,在富含銅礦物質的土壤環境中,一般植物都無法生存,甚至連老百姓都無法在這裡耕作,但海州香薷卻生長得異常茂盛,所以人們又叫它“銅草”,據說有它在的地方就會有銅礦。

    1984年,南陵縣文物部門在開展文物普查中,來到了一片盛開著大片銅草的山谷,沿著銅草的指引,考古工作者在人跡罕至的大工山深處,發現了一處在當地被稱為“破頭山”的地方。在這座山的山頂,工作人員意外地發現了數個塌陷出的大坑,深達四五十米,有的坑底積滿雨水而深不見底。在坑壁四周,有幾處像是人工開鑿出來的坑道,看樣子只能容納一兩人匍匐進出,不像是現代人用機械開鑿出的。此外,考古工作者還在周圍發現了多處古人生活及燒烤的痕跡。很快,這一發現迅速逐級上報,省市和國家有關部門的專家都前來現場勘查,最終確定了這裡就是沉睡千年的古銅礦遺址。

    經專家考察研究,大工山古銅礦遺址覆蓋約400平方公裡,是西周至唐宋時期本地人進行采礦、冶銅生產的遺存,延續時間長達近兩千年,有各類遺跡36處,其中西周至春秋時期遺跡26處,最大的古冶煉場面積達1.5平方公裡。1996年這裡被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專家譽為一部中國礦冶史的縮影。

    神秘的塌裡牧村之謎

    追尋著古人的遺蹤,記者來到了“破頭山”下的塌裡牧村。據南陵縣文管所所長王陵華介紹,“破頭山”是因這裡長期露天采礦,導致山頭破損,久而久之,當地人便稱之為“破頭山”。據說塌裡牧村的村名來歷也與此有關,因為這裡長期的銅礦開采,導致山體和植被被破壞,塌方時有發生,同時當地人以姓“牧”的居多,所以村子就被稱為“塌裡牧”。據王陵華稱,如今的村民認為塌裡牧村名不吉利,遂將其改為“塔裡村”,現在村裡的住戶門牌上都為“塔裡村××號”。

    在塌裡牧村,記者發現至今仍有不少村民家的院牆是用煉銅剩下的銅渣堆砌而成的。記者撿了一塊銅渣用力一摔結果都沒能摔碎,可見這些“建築用材”相當結實,用它們砌牆也算非常合適的“廢物利用”。在村子裡的小路上、村民家的院牆角,只要低頭一看總能找到大大小小的銅渣、爐渣等煉銅“剩余物”,毫不誇張地說,塌裡牧村是個名副其實的“銅村”。

    至於村裡的人為何都姓“牧”,這裡面還有一個傳說。相傳上古時,黃帝在做了天子以後,經常為沒有能干的賢臣來輔助他鞏固王位,治理國家而發愁。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一個人拿著只有千鈞之力的人才能拉得動的強弩,驅趕著千萬頭牛羊。黃帝夢醒後覺得很奇怪,他想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千鈞之弩是象征有力者;驅趕牛羊千萬頭,是說他能夠牧(治理)民行善。這就是說有人姓力名牧,可以輔助治理天下。於是黃帝立即下令尋訪,不久後就在大澤之中找到了力牧,任用他為相,果然天下大治。後來,力牧的後人就以他的名為姓而姓牧。那麼,這些牧姓後人是何時來到大工山的,他們究竟是不是古代采礦人的後裔,這些還都是未解之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