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眉縣湯峪鎮講渠村村民在村子邊進行土地平整時,意外發現了兩處古墓並及時上報文物部門,經過考古人員搶救性發掘,共出土陶罐、陶灶、陶倉、陶壺等6件文物,陶倉、陶壺為釉陶,考古人員初步推斷為西漢晚期器物。

平整土地時發現兩處古墓
7月20日,眉縣湯峪鎮講渠村村民在村子邊進行土地平整,推土機在推平一處田地時,地面上露出了兩個大洞,村民跑過去查看一處洞口時,發現裡面有幾件陶制器物,推測是一處古代墓葬,幾位村民向轄區派出所報案,眉縣文物旅游局考古人員在獲知情況後,趕赴現場對發現的這兩處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提取出3件陶罐、一件陶灶、一件陶壺和一件陶倉。
今天(7月21日)上午,記者在眉縣博物館見到了這些出土的文物,記者看到,陶灶的形制很逼真,很像一件微縮版的藝術品,陶灶的灶台上有著水瓢樣的“浮雕”,陶灶上還有花瓶和跪姿的火工圖案,陶壺和陶倉可以明顯看到上面綠褐色的胎釉,陶壺上面有獸面紋飾。
眉縣博物館館長湯洋介紹說,這6件陶器,除了陶壺和陶倉是釉陶外,其余都是灰陶,陶壺和陶倉由於是釉陶,相比來說要精美一些。
墓主人或是非正常死亡
參與現場清理發掘的眉縣博物館副研究員劉懷軍介紹說,此次搶救發掘的這兩處古墓葬相距20米,其中一處墓葬有早期被盜和破壞的痕跡,沒有發現什麼文物。另一處墓葬相對完好,但墓室很簡陋,共提出6件陶制器物,陶罐、陶灶、陶倉、陶壺裡並未發現盛放有東西。
“出土文物的墓葬墓室完好,但從發掘出土的器物來看相對較差。沒有發現任何的錢幣等其他一些飾物,按以往發現,陶倉應該有2件,陶罐也不止3件,器物的組合相對來說比較差。”劉懷軍說,葬具看到的只有棺,從墓室結構和出土器具來看,墓室主人身份較低,從骨骸來看墓主人應該是一名45歲左右的女性。“像這樣墓室結構完整簡單,但葬具組合又不符合常規的發現,比較蹊跷,推測墓室主人可能是非正常死亡。”
“從器物形制看應該是漢代王莽以前器物,屬於西漢晚期器物。”劉懷軍介紹說,漢代後期,厚葬之風較衰,不像商周時期殉人這樣的實物陪葬,漢代采用替代品陪葬,這次發掘出土的明器(也稱冥器,就是陪葬器)就是一個證明。
“這兩處墓葬相距20米,推測可能他們是同一個家族。”劉懷軍說,此次發現漢代墓葬的講渠村靠近秦嶺,這次的發現再次說明了眉縣現有的行政村等大村子在還漢代時就已經有人類活動了,說明當時這裡環境良好,物產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