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村民居
日期:2016/12/15 15:32:39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 |||
據說丁村最初是一個丁氏家族的聚居點。丁家人後來棄農經商,買賣越做越大,住宅也就越建越多,如今住在村子裡的有260多戶1000多口人,大部分是丁氏後裔。他們目前主要靠務農為主,經商者卻為數寥寥。 丁村的民居屬中國北方漢民族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築,共有40余座院落約600間房,其中最早的房屋建於1539年左右,算得上是現存年代較久的北方民居了。 為了保存和整理丁村民居和民俗文化,這裡的部分院落已被辟為丁村民俗博物館。不久前當我從北京來到這裡采訪的時候,在民居研究方面頗有造詣的李兆祥館長一邊領著我參觀,一邊向我介紹丁村民居的建築特點和風格。 這裡的一座座院落之間都由旁門、甬道或庭院相連,四通八達,我就像是步入了迷宮,一時很難判斷出自己的方位。李館長告訴我,丁村民居從東北向西南延伸,分三大片布局,建築年代依次為明代、清代早中期和晚期,其建築風格也略有變化。一般講,清代的建築規模要比明代普遍宏大,如清代的房子造得比明代的房子高,天井也深;明代的四合院到清代時已變成了前後兩套院。但丁村民居在構造上有一個共同點,即先立木柱,後砌磚牆,直檐式大屋頂,房子的上部以樓板相隔造出一個夾層,用以儲放雜物和糧食。院內的東西廂房為住室,南北廳房主要用於祭祀和社交活動,有的也被用來作為庫房。 88歲的柴英子是南片一座小院的老房主了,我們去拜訪時正逢他們一家人圍著院裡的小桌吃飯。這位老太太耳朵已經聾了,說話嗓門挺大,生怕別人也聽不見。她不停地沖我們嚷嚷,我聽不懂她在說什麼,但看那意思,她把我們當成買房的了。她要讓我們明白,她不想從這裡搬走。 一戶封閉式的小院落。 | |||
| |||
| |||
就連扇涼用的扇子也是清代的團扇。看得出來,丁村人非常珍視祖輩的傳統和習俗,丁村的民居既注重建築構造美觀,也講究室內裝修和空間的利用。李館長說,丁氏家族對街道的整體規劃也很有說道,村內建房時均采用“丁”字形的布局,並在各個街口建造廟宇,據說這是為了保證家族人丁興旺。 在丁村轉了一圈後,我發現在這片古老民居的周圍已經建起了一些新的住宅。仔細觀察,這些新建築仍基本上保留了主要的傳統風格,如直檐式大屋頂、帶夾層,所不同的是房子不再有雕刻裝飾,門窗出於采光和密封的考慮,作了一些改進;四合院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現代丁村人似乎更注重住房的實用性了。(大維) 中國網 2002年8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