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考古發掘大興安嶺千余幅巖畫

考古發掘大興安嶺千余幅巖畫

日期:2016/12/14 12:18:00      編輯:古建築保護

考古發掘的大興安嶺巖畫

    省文化廳發布大興安嶺巖畫調查成果,記者獲悉,日前,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大興安嶺巖畫考古試掘取得重要收獲,先後發現31處巖畫點、1850余幅彩繪巖畫,填補了黑龍江省早期人類歷史研究空白。

    2012年,黑龍江省考古研究所對大興安嶺人跡罕至的山峰巖壁上大量彩繪巖畫開展調查工作。經過2012年至2015年的考古調查,東起呼瑪沿江鄉狐仙洞、西至漠河西北的仙女洞巖畫地點、北起黑龍江邊綏安站小黑石砬子“鳳凰”紋樣巖畫、南至八十八嶺巖畫地點約16.7萬平方公裡范圍內,先後發現31處巖畫點、1850余幅彩繪巖畫。

    大興安嶺巖畫大多分布在人類活動不易到達的群山深處的巖壁立面上,全部為紅褐色彩繪巖畫,顏色深淺與其暴露朝向,風雨侵蝕程度不相同。顏料是人為用手塗繪。巖畫紋樣主要以人物和動物的三個類別為主,也有相對比較抽象的日、月圖案等。

    大興安嶺巖畫的發現,初步證明了大興安嶺是早期人類繁衍棲息之地,無論是從人類學、遠古史、民族學、民俗學、考古學的角度,還是從人類早期思維意識方面,都為研究當時的社會關系、生業方式、思維方式、意識形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在中國巖畫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在調查中發現,部分珍貴巖畫自然損毀嚴重,由於公路、鐵路建設、森林采伐、旅游探險等人類活動對部分巖畫已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損毀。為此,我省將進一步做好大興安嶺巖畫調查工作,對巖畫的研究和保護,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