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慈溪潮塘江工地發現一艘元代古船

慈溪潮塘江工地發現一艘元代古船

日期:2016/12/14 12:24:25      編輯:古建築保護

圖為潮塘江元代沉船概貌

    繼象山“小白礁I號”清代沉船的發掘、出水、運輸及初步保護工作取得圓滿成功後,昨天,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傳來好消息:慈溪潮塘江一艘古沉船被發現。經國內多位考古專家初步考證確定:這艘沉船屬於元代晚期,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這是慈溪境內發現的第一艘古代沉船,也是寧波轄區內發現的第六艘古船,填補了我省元代海船發現的空白。

    水泵沖洗淤泥發現古船

    昨天,記者跟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來到慈溪潮塘江古沉船發現地———位於宗漢街道新華村段的潮塘江排澇工程施工地,發現古船基本上已清理干淨,工作人員在船的各個構件部位分別貼上了編號標簽。由於正逢酷暑高溫天氣,工作人員須不時地對古船潑水,然後在船體覆蓋厚實的遮陽布,防止船板在太陽的暴曬下碎裂。

    市文廣新聞出版局文博處副處長林立群告訴記者,6月5日,在寧波市重點建設項目———慈溪城區潮塘江排澇工程施工地,施工人員用水泵沖洗開挖的塘岸淤泥時,發現了這艘看上去頗為古樸的木船,於是立即向上級報告。寧波、慈溪兩級文物部門隨即派員趕赴現場察看,初步確定這是一艘古代沉船,立即采取停止施工、派人看守等應急措施進行現場保護。第二天,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專家、工作人員對沉船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和保護。隨後,來自國內一些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古船研究、測繪專家也趕到現場進行系列搶救保護工作。

    遺物考證為元代晚期沉船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結華介紹,這次在潮塘江沉船上發現的文物不多,在船艙中發現了一些石球、石塊、石板以及龍泉窯青瓷碗、高足杯、醬釉瓷瓶、罐和陶缸殘件等,這些遺物初步確定為船員的生活用品。有意思的是考古人員還在艙內發現了一枚北宋徽宗崇寧年間(1102-1106年)鑄造的“崇寧重寶”銅錢,與油灰一起粘在船體上,估計是當時船主用於避邪的壓勝錢。

    王結華說,沉船位於明代成化7年(1471年)修築的海塘(即現在的慈溪潮塘江),再結合船內發掘的的龍泉窯青瓷物品進行考證,判斷這是一艘元代晚期的木船,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同時,這些青瓷文物也印證了龍泉青瓷窯燒制技術從南宋的鼎盛到元明的衰落的特征。

    據悉,潮塘江古船的發現,不僅填補了我省元代沉船發現的空白,也彌補了寧波古船時代序列上的缺環。“寧波先後發掘了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古船,比較完整地呈現了這5個朝代的造船技術特征。”王結華說。同時,該船的發現,也為研究慈溪圍海造田歷史、杭州灣岸線變遷以及寧波地域文化、經貿往來、交通發展等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造船工藝、造船史、交通史等也具有重要意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