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嵩明出土魏晉南北朝時期銅跪俑
日期:2016/12/14 12:22:33   編輯:古建築保護 日前,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嵩明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對嵩明上矣铎村兩座粱堆墓進行了考古發掘,專家們在墓室內發現了銅跪俑、人形金箔等精美器物,通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初步推斷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而前堂橫列式的墓葬在雲南也是首次發現。
雲南省考古文化研究所工作人員萬楊介紹,兩座墓屬於“粱堆”墓。“粱堆”是對有高大封土堆墓的一個泛稱,此類墓葬廣泛分布於滇中、滇東地區,屬魏晉南北朝居多。此次考古發掘全面運用了小型無人機航拍、考古數字化管理平台、三維建模、RTK和全站儀測繪等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發掘出的一號墓地表可見封土高約1.5米,直徑約10米。墓葬呈“凸”字型,墓室的牆體和券頂用大小不等的石塊建構,石塊之間未使用任何粘連材料,中空的墓室全靠石塊之間的重力擠壓而成。由於古墓多次被盜,隨葬器物被洗劫一空,經專家整理修復,發現了少量的陶甑、陶缽、銅耳杯、鎏金銅器殘件等。相鄰的二號墓無論規模、形制還是出土的器物,都比一號墓要好。還建有過濾於土、防止水溝堵塞的先進排水溝,更為難得的是,二號墓發現了銅跪俑、銅刁斗、瓷碗、人形金箔等陪葬物品。
萬楊表示,二號墓為前堂橫列式,此種形制是中原地區東漢晚期常見的一種墓葬形制,但雲南地區的墓葬卻是首次發現,結合墓中出土的器物來看,考古專家初步斷定其時代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墓主可能是中原遷入的漢人,也可能是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的地方豪強。
對於雲南考古研究來說,此次發現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青瓷器等物件,給雲南研究當時手工藝發展水平、物資水平提供了實據。這個墓地的發現也對漢文化在雲南的傳播發展和本地文化的融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