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瓷,目前散見在海外的不多,內地博物館的傳世品也幾同鳳毛麟角,總數不足百件。
北京《藝術市場》介紹美國紐約拍賣一件元青花扁壺價達4700余萬之巨。在國內,1999年夏,西安的馬廣彥教授為求元青花的一塊碎片,售者索價以萬計,使教授念念不忘。可見中外對元青花的貴重,到了何等程度!
元代統治中國97年,令人可憾的是元代雄渾的青花瓷,六百年來幾乎淹滅無聞,一片空白。
1929年,英國霍布遜首次向世界公布,達維特基金會收藏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青花雲龍象耳大瓶一件。此瓶高63.6厘米,上署:“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裡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捨香爐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供。”霍布遜的發現,直至二十余年後的五十年代初,美國波普博士以此“至正型”為標准,從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博物館、伊朗阿別爾清真寺的藏品中,甄別出74件元青花瓷。
從青花料的色別,元代有進口與國產的區別,而明代自洪武、建文就未見進口料的使用,即洪武與前者至正、後者永樂、宣德的區別。元青花與永樂宣德青花,雖同是進口料,也是有明顯區別的。元青花的進口料艷麗濃重,正視或側視有泛紫帶紅的感覺。但在永樂宣德的進口“蘇麻離”青中,是絕無元青花特征的。近代有稱元青花進口料也作“蘇麻離”青者,則尚無考證。
近年,景德鎮的高手們用現代科技,制造了大量的仿元青花瓷,造型色澤幾可亂真,一時魚目混珠,充斥市場。其實,有仿明官窯成化斗彩而幾使蘇富比上當者,則此也不足為怪了。初涉元青花,如墜雲霧,那是因為:
一、元青花瓷的胎渾重易仿。
二、毋需寫款。寫字本就難,就避開了難題(也見有題款大元至元年制的笑話)。
三、文字記載少,六百年來無史可嵇。
四、元青花圖案紋飾粗犷,大寫率意。
五、元青花也有國產料一種的存在,充斥市場的仿品大都淺淡灰暗。
六、仿元青花雖用進口料,但典雅濃亮仿不成。
總之元青花比永樂宣德青花凝重。畫工率筆為之,其工細一路,亦無滯疑之弊,胎體渾重大氣。有以明宣德畫龍為威猛,然元青花之龍則風馳電掣,也不解這些工匠,來自何方高手?總之,元青花不論進口料與國產料,雖呈色有異,其畫工風規一律。凡纖弱、軟疲、停滯、顧前瞻後者,必假仿無疑!正是:元風如烈酒,明清為醇雅。辨得個中味,方可說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