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01號”首航南海 考古發掘水下文物
日期:2016/12/14 12:21:44   編輯:古建築保護
“中國考古第一船”的“中國考古01號”“停靠在文昌清瀾碼頭。
考古發掘水下遺留清代建築石材
西沙群島2015年度水下考古由省文體廳、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三沙市人民政府共同組織實施,考古作業范圍為永樂環礁海域。經過三方的緊密配合和充分准備,今天下午,由25名隊員組成的西沙群島水下考古工作隊搭乘以“中國考古01”號為母船的船隊從文昌清瀾港正式出發,將進行為期45天的考古發掘。
我國先民自古以來在南海從事生產生活活動,西沙群島是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航線必經之地,遺留下大量的歷朝歷代的水下文化遺產。根據考古隊前期摸底調查統計,珊瑚島一號沉船遺址和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遺留有大量清代中期石質建築構件與石雕件,從已經掌握的材料推測,應當是當時移居海外的先民,為在移居地修建房捨、祠堂、廟宇等而在國內訂制的建築材料,由於運送船只失事而遺留在該海域。珊瑚島一號沉船遺址分布面積約100米X200米,水深2至7米,距珊瑚島距離約2000米。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分布面積約150米X300米,水深3至9米,距金銀島距離約2500米。
協助打擊盜掘盜撈水下文物行為
此次啟航,排水量900噸的“中國考古01號”考古船首次亮相文昌清瀾港,作為我國第一艘專業考古船,此次西沙考古也是其遠海的首次航行。此前,該船在遼寧丹東等海域對甲午海戰水下文物考古進行過打撈試航,其裝備的360度舵槳系統,以及船上設有的實驗室、設備室、高壓氧艙等為西沙考古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此外,除該母船外,船隊還配備了4只輔助船舶參加考古工作,也是海南歷年水下考古工作力量最強大的一次。
本次考古工作隊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廣東、福建、海南、廣西、浙江等省區的專業人員組成,這支隊伍還將協助執法部門在西沙海域開展水下文化遺產執法巡查活動,打擊盜掘盜撈水下文物行為,在考古過程中除沉船發掘和調查外,還將對甘泉島唐宋居住遺址以及海南島周邊海域的水下文物遺存資源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