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雍城秦公陵園區地下文物將有天眼守護

雍城秦公陵園區地下文物將有天眼守護

日期:2016/12/14 18:58:40      編輯:古建築保護
 6月29日上午,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門前鑼鼓震天,熱鬧非凡,雍城秦公陵園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工程開工儀式隆重舉行。建成後,占地21平方公裡的雍城秦公陵園區地下文物將有“天眼”守護。

  據了解,雍城是秦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沿用時間最長、功能最完備的一處都城,整個雍城遺址包括雍城城址區、國人墓葬區和秦公陵園區三個部分;秦公陵園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國君的陵園,陵區南北長三千米、東西寬七千米,陵區內部分布著13座大小不等的陵園,已發現大墓43座、車馬坑21座。
    此次實施的雍城秦公陵園區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工程,總投資2600萬元,分二期實施,主要對雍城秦公陵園墓葬區23平方公裡和國人墓葬區、秦公陵園區的主要交通路口實施全天候24小時的電子監控,整個系統包括系統入侵報警、視頻圖像復核、供電、避雷接地等多個可獨立運行的子系統,並對這些子系統進行集成化設計,具有防盜竊、防破壞、圖像復核、錄像、錄音等多種功能,系統設置達到一級風險單位、一級風險部位等級的防護要求。
    目前,一期工程的中心監控室室外工程即將開工,建設內容為全部監控區主干線路線鋪設,6號、8號、12號、13號陵園的監控設施及監控中心設備的安裝,年底將建成使用;二期工程主要實施剩余的十座秦公分陵園的監控設施安裝、調試、試運行的工作,工程建成後可覆蓋全部秦公陵園區及國人墓葬區重點保護領域、重要交通路口,並與當地公安網並網;所有項目建設完工後,可為寶雞田野文物安全提供了一個科學的樣板,將告別雍城秦公陵園區無技防設施的歷史。寶雞市副市長丁琳等領導出席了開工儀式。
    新聞鏈接
  秦公六號大墓去年險被破壞
  2011年6月4日上午9時許,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巡查人員在秦公一號大墓東側的秦公六號大墓上發現盜洞,勘察發現洞深不可測,立即報案。寶雞市公安局抽調刑偵支隊和鳳翔縣公安局主力組成三十多人的專案組,立案調查。此案受到國家領導人和省上主要領導的高度關注,多次批示。公安部也將此案件列為掛牌督辦案件。專案組成員介紹:“現場遺留信息極少,加之沒有涉案文物出現,就像大海撈針。”
    秦公六號大墓上發現的盜洞直徑僅四十多厘米,深卻直達墓室最後包裹的黃腸題湊(皇族禮葬時,用柏木堆壘成棺椁形狀,外面有便房,也用柏木堆壘成,裡面放有大量陪葬品)——離地面有19.6米。現場只有少量的生熟黃土和高等級墓葬常見的白膏泥。經過勘察、化驗,專案組確認盜墓賊采用的是地下擠壓式爆破。“嫌疑人確定墓室之後,采用洛陽鏟等工具打出直徑不到10厘米的垂直盜洞,直達黃腸題湊上。向小盜洞內部按分量填充炸藥,至地下兩到三米時停止,再用電池激活雷管進行爆破。因為和地面還有數米距離,爆破時無聲無煙。”專案民警介紹說,排查重點趨向曾有過文物經驗或有前科的人群;初步研判犯罪團伙人數在5人或以上。
    經過數月努力,專案組終於在海量信息中梳理出幾條重點線索,民警數次研判靠近外省一伙盜墓犯罪嫌疑人;猜測應有當地人為內應。9月中旬案情有重大突破,鎖定了家住河南省陝縣的5名犯罪嫌疑人。10月12日晚,在河南省三門峽警方協助下,專案組抓獲嫌疑人張某、任某和南某,3人供認參與作案。隨後,專案組又在浙江抓獲犯罪嫌疑人葉某,在寶雞抓獲姜某等,總計9名犯罪嫌疑人。經勘察,秦公六號大墓除墓室外黃腸題湊一塊木頭遭破壞外,其余文物未有其他損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