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蘭州大學、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2014年8月-2015年1月組成聯合工作隊,在我省天水市秦安縣大地灣遺址文物保護研究所院內對該遺址進行了正式考古發掘,再獲大量文化遺存。
據蘭州大學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博士張東菊介紹,此次發掘地點位於大地灣遺址文物保護研究所院內、2006年試掘區Dadiwan06探方的東側,發掘面積為42平方米。此次發掘出土野外編號標本946件,其中石制品801件,骨蚌制品與動物骨骼標本115件,陶片30件;碳十四測年樣品357個;光釋光樣品18個。此外,還有篩選和浮選獲得的石質碎屑、碎骨、植物樣品等。經初步觀察,石制品類型主要有砸擊和錘擊石核、石片、細石核、細石葉、碎屑等,骨制品以骨錐為主。
此次發掘,再度確認了大地灣遺址新石器層位下有連續的舊石器時代遺存,大量測年及環境樣品的提取,有望建立高分辨率的年代、環境框架,為揭示中國西北地區古人類狩獵采集、早期農業栽培、成熟農業的轉變過程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信息。該遺址的進一步科學研究工作將由以上單位共同承擔,相關研究成果將會盡快發布。
大地灣遺址位於秦安縣東北五營鄉邵店村,坐落在葫蘆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級階地和相接的緩坡山地上。根據上世紀70年代的發掘,該遺址大致可分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層文化,堆積年代約為距今5000-8000年。2002年以來,蘭州大學等單位組成的舊石器考古調查隊對該區域展開多次野外調查與試掘工作,發現大地灣遺址區新石器時代堆積層下疊壓多個層位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試掘結果顯示其有較大的發掘和研究潛力。2014年8月-2015年1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蘭州大學等單位組成聯合工作隊,對該遺址進行了正式考古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