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金城集團這邊挖出了一個古井,快來看看”。昨日,熱心讀者於先生致電金陵晚報稱,3天前金城集團內靠近解放路的一拆遷工地施工時竟然“挖到一口古井”。因為地處明故宮遺址,施工人員都懷疑是古跡。記者對比古今地圖後發現,金城集團所在位置,為歷史上的明代皇宮“內宮諸監”。專家表示,從2002年開始,該地就已多次被挖掘出建築遺存。
報料:我們這挖出了一口古井
“我們金城集團這邊挖出了一個古井,快來看看。”昨日,熱心讀者致電金陵晚報報料稱,金城集團內施工工人挖土時挖到一口古井。
據於先生介紹,金城集團內部正在拆遷建房,3天前,幾位工人正在施工挖地基,突然挖出了一口古井,古井裡面都是些淤泥、碎瓷片等,工人們見此古井非同一般,紛紛猜測,裡面可能埋藏著古物。於是,工人們決定暫時停工,將相關情況上報給了南京市博物館。
“第二天,博物館那邊就立馬來了人,將現場圍了起來,後來,工人繼續挖掘,不久後便挖掘出了一塊夯土,我們這邊幾十位工人還在繼續挖掘呢!”於先生告訴記者。
現場:重新施工挖出一井狀物體
“本來是拆遷地再次施工建設新建築物的,沒想到重新打地基時挖出一井狀物體”,現場,一施工人員告訴記者。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塊長約100米,寬四五米的地基已初具形狀,地基內被分成兩塊,橫向土夯隔開。在中間一塊地基內,現已挖出一由磚塊堆積而成的井狀物體及一長方形的水槽狀土夯。在水槽土夯中間,還有一定的積水。據了解,該片建築在今年7月中旬開始拆遷,現在正處於打地基的階段。
為保護可能的古跡,現場施工人員已經轉用鏟子挖泥土。南京博物館專家也已趕赴現場,指揮該工地施工人員小心開挖。整個施工現場也以隔護帶隔離,並已搭建臨時小屋進行夜間看守。
古今地圖對比:舊址為“內宮諸監”
在《南京明故宮》一書收錄的《明代南京皇城、宮城復原圖》中,記者看到,和此次發現古井位置相對應的是皇城內的“內宮諸監”,也就是宦官組織所在地。
明史專家馬渭源告訴記者,明代初年,朱元璋將宮廷宦官組織分為十二監、四司、八局,號稱“二十四衙門”,其中“十二監”分別為司禮監、內官監、御用監、司設監、御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绶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四司”是指惜薪司、寶鈔司、鐘鼓司、混堂司;“八局”是指兵仗局、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浣衣局、銀作局。這些部門的太監,按照自己“單位”的職能有各自不同的分工。二十四衙門中,又以十二監地位較高。
和歷史地圖相比對,如今金城集團所坐落的位置,就是歷史上的“內宮諸監”,但無法確認如今解放路旁邊的這處工地上,是當年二十四衙門中的哪一個部門,需要考古中發現具體實物才知道。
專家:該地11年前曾被挖掘出古建築
金城集團位於明代皇城遺址上,是南京市地下重點文物埋藏區。據專家透露,從2002年開始,南京市博物館就曾經在金城集團廠區范圍內進行過多次考古發掘和勘探,發現了地下城牆、官署、道路等建築遺存。
2006年,南京市博物館的專家在金城集團即將建設的金城科技大廈工地上,發現了明代南京皇城西垣的城垣基礎,揭示了皇城城垣基礎的構造技術,發現其牆基為夯土與瓦礫碎磚相間堆築而成。這一發現填補了明代皇城考古的空白。
對於目前現場發現的一口較大的磚井,一位考古專家向記者透露,古井的外壁使用明代城牆磚砌成的,可能是內宮諸監的宦官們平日裡生活所用的水井。這塊工地下面還埋藏著什麼秘密,金陵晚報將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