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黑龍江小南山遺址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文物

黑龍江小南山遺址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文物

日期:2016/12/14 12:17:15      編輯:古建築保護
    位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的小南山遺址於今年7月正式考古發掘以來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期文物。考古專家說,出土的大量珍貴玉器表明鄰近我國東端國境線的小南山早在8000年前曾是東北亞地區“用玉”中心之一。

    黑龍江小南山遺址位於中俄界江烏蘇裡江左岸,今年7月底,小南山遺址首次獲國家文物部門批准正式進行考古發掘,這處由漁獵文化孕育的古代文明將被進一步被揭示出來。

    此次正式發掘區位於小南山遺址東坡中部的一個緩坡上。截至目前,考古人員已經發掘了300平方米,初步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早晚兩期的文化遺存。

    在距今80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中,考古人員發掘出多數為大篦點紋、少數為菱形紋的陶器,還有小石葉等石器。最令考古人員興奮的是出土的匕形玉佩、觿形玉佩、珠、璧、管、锛等多件玉佩飾,這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十分罕見。

    “這說明當時小南山的原住民用美玉標示自己身份和地位,聚落社會對‘禮儀美’有了講究意識。為數眾多的玉器表明小南山在當時是東北亞地區‘用玉’中心區之一。”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小南山考古發掘領隊李有骞說。

    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中,出土的文化遺存則以紅褐色夾砂陶器為主,飾有細篦點紋和劃紋紋飾,石器主要為壓制凹底石箭頭。

    考古專家說,此次正式發掘促進了對小南山遺址文化內涵的認識。小南山遺址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陸續有文物出土,是黑龍江省出土玉器最多的遺址,它在黑龍江流域及東亞、東北亞史前研究中有重要地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