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發現迄今最完整西漢古墓
日期:2016/12/14 12:16:52   編輯:古建築保護寫有“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樣的漆器
據江西省考古部門負責人介紹,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園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該墓發掘所揭示的以西漢海昏侯和侯夫人墓為中心的祠堂、寢、廂房和墓園牆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統等各類地面建築基址,規模宏大的侯墓本體,覆斗狀封土、甲字形墓穴、回字形椁室以及回廊形藏閤內清晰的功能區劃,對於復原西漢列侯葬制和園寢制度價值巨大,在中國的考古學史上還是第一次。
據介紹,海昏侯墓及其車馬坑出土的9千余件文物,形象再現了西漢時期高等級貴族的生活。其中,數以千計的竹簡和近百版木牍,使多種古代文獻2000年後重見天日,是我國簡牍發現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發現,也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出土的整套樂器,包括兩架編鐘、一架編磬、琴、瑟、排箫、笙和眾多的伎樂俑,形象再現了西漢列侯的用樂制度;出土的偶車馬特別是兩輛偶樂車與實用安車、轺車,為西漢列侯的車輿制度作了全新的诠釋;大量工藝精湛的錯金銀、包金、鎏金車馬器、樂器和圖案精美的漆器,顯示出西漢時期手工業高超的工藝水平。
車馬坑作為侯墓的重要組成部分,出土了實用高等級馬車5輛,馬匹20匹,錯金銀裝飾的精美銅車馬器3000余件,反映了西漢列侯車輿、出行制度。
根據墓葬、墓園和出土文物的特點等,確定墓葬主人就是南昌西漢海昏侯國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余年歷史。專家認為,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是重要的國家級歷史文化遺產,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價值。
墓園距今有2000多年面積達4萬平方米
據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新聞發布人徐長清介紹,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園以西漢海昏侯墓為核心,平面呈梯形,有長達868米、保存較完整的墓園牆,墓園面積達到4萬平方米。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是漢代鐵河古墓群的組成部分,還有幾代海昏侯的墓葬區和貴族及貧民墓葬區,並發現面積達3.6平方公裡的海昏侯國都城——漢代紫金城址。墓地及紫金城址分布面積達5平方公裡。
基於這一系列重要發現,紫金城址與鐵河古墓群於2013年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墓葬、墓園和出土文物的特點,結合文獻記載,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與西漢海昏侯國存在很大關聯,墓葬主人就是南昌西漢海昏侯國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徐長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