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石雕構件殘件。劉朔 攝

北岳廟原後殿遺址上,泉塘支路修建工程已暫時停工。劉朔 攝

唐五代錢紋磚。劉朔 攝
近日,因道路施工,福州鼓樓區天泉路西側的北岳廟(現掛“北廟”牌子)原後殿遺址新挖出了唐五代錢紋磚等古物。
這一發現,讓多年來一直呼吁保護該廟的王世清老先生,以及當地對這座古廟深有感情的琦上村、琦下村村民,又開始懷念起過去的北岳廟。
在琦上村、琦下村村民眼裡,原占地面積700平方米,建有天井、戲台、前殿、大殿、娘奶宮、崇順境等建築的北岳廟,系著他們的“境運”,族人的平安都依仗它守護。
破土修路挖出古磚、石雕構件
“他們無證施工,還被我們發現挖出了唐五代錢紋磚,哪裡還敢繼續強行施工。”昨日,北岳廟管理人員馬欽俤、張學如帶著東南快報記者來到北岳廟原後殿,指著已被圍擋攔起來的工地說。
在施工現場東北角坑壁上,考古人員拔出了兩塊印有錢紋的斷磚,還拔出兩塊兩面內凹的斗底青磚。
據悉,新修的泉塘支路將連接天泉路和白水塘路,全長80米。考古人員來現場前,廟裡的人還在施工工地撿回一塊刻有水波紋的石雕構件殘件、兩塊錢紋磚和幾塊明清時期牆磚。
據考古隊隊員分析,這些唐五代錢紋磚和清代灰磚,正是古廟歷代都有維修的證據。
“清代應是最近的一次維修,古廟現存的中殿就是清代建築。”福州市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員解釋說,可盡管本省很多文史專家、學者都有論證,現存的北岳廟就是閩王王審知奪取江山後,為一起打天下的先鋒官劉行全立的“開閩第一廟”——北廟,但它現在還依然只是“未定級文物點”。
“它現存的建築實在太一般了。”市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員歎息說,北岳廟即使就是專家、學者們論證的那座福州北廟,但也因為歷朝歷代的修繕,讓現存的清代建築所具有的文物價值大打折扣。這或許也是這座古廟守護者們多年來想為其申報文物保護單位不能如願的原因。
已受保護的260平方米若被孤立意義打折扣
雖然現存的北岳廟還不是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但現存占地面積260平方米的清代建築,已被列入鼓樓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登記點。
“也就是說,現存的260平方米內的建築是受保護的,任何人任何單位都不可以破壞。”市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員說。令這位文物工作者遺憾的是,因為北岳廟還是沒有任何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所以在260平方米以外沒有一個保護范圍。
“現在,在這260平方米以外,規劃部門和建設部門要修路,我只能說它是合法的。”市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員說,“可這是一座古廟,它有民間信仰,有民俗活動,你在它後面修條路,前面又做別的規劃建設,一點活動空間都不給它預留,那它又還能發揮出它的社會功能嗎?”他表示,作為文物保護部門,他們也曾向鼓樓區規劃局和建設部門表達過民眾的這種期待。他們認為,如果保護這座古廟,卻沒有給它預留足夠的活動空間,將其孤立或者框起來,這樣的保護是很難滿足民眾需求的。2016年2月19日,根據市文物管理局2015年8月24日文件批復中的“北岳廟保護范圍為建築主體”表述,琦上村、琦下村的村民們又提出信訪,讓該單位回復批文,承認“歷史上北岳廟原占地面積為700平方米。”
“你說文物部門保護的是北廟建築主體,後面又批文回復承認北廟原占地面積為700平方米,那現在受保護的是260平方米還是700平方米?所以我們現在不讓他們修路,這條路開修,各類手續齊全嗎?他們是不是強行施工?”80多歲的王世清老先生對此表示質疑。
還有證件未辦好目前已暫停施工
針對北岳廟守護者們的質疑,福州市城鄉規劃局工作人員答復,稱泉塘支路是市發改委立項相關政府部門認可通過了的。但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需辦理的各項證件是否齊全,這個要咨詢窗口工作人員,或建設單位的相應工作人員。“手續是都有辦理,程序可能還沒有全部走完吧。”該工作人員表示。
隨後,記者向泉塘支路的建設單位——鼓樓區市政維護管理所經辦此事的工作人員核實。對方表示,他也是剛接手該工程,該工程前期的立項和手續,都是有走程序的。
“現在就一個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還在辦理中沒下來,其它手續都全了。”鼓樓區市政維護管理所工作人員說,目前該工程已停工。對施工中挖出唐五代錢紋磚等古物的事,該工作人員表示毫不知情。其表示,在動工過程中,古廟守護者們現場阻止他們施工時,他們就停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