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高平河西鎮一古廟發現抗戰時期報紙

高平河西鎮一古廟發現抗戰時期報紙

日期:2016/12/14 12:20:28      編輯:古建築保護
    “敵汽艇在荊河腦碰水雷炸沉一艘”“此次上海戰役斃敵達萬人”……

    最近,高平市河西鎮下莊村村民在村內玉皇廟的牆上,發現數份《抗戰導報》《抗戰畫報》,距今分別已有77年、76年的歷史。報紙上刊登著多篇直接反映當年中國人民抗戰的新聞。

    玉皇廟內牆上發現70多年前的抗戰報紙

    “村裡的玉皇廟內,牆上張貼著幾張70多年前的《抗戰導報》。”6月11日上午,在高平市河西鎮下莊村的玉皇廟,66歲的村民郭東旺對記者說:“我收拾衛生時,發現了牆上的報紙,就是不知道是否有價值。”

    據村民介紹,玉皇廟以前是村裡的倉庫。十幾年前,設在玉皇廟的倉庫騰空後,郭東旺就自願開始守護起玉皇廟。最近,他在廟內地藏王殿的二樓打掃衛生時,將堆放在牆邊的雜物收拾一空,發現了張貼牆上的報紙。

    真實再現晉察冀邊區軍民抗戰的悲壯歷史

    從現存的四張《抗戰導報》的版面看,一版為“國內外要聞”;二版為“本縣新聞”,還設有“法令專刊”“街頭黑板”等欄目,中縫是“遺失聲明”“尋人啟事”等實用信息。

    “民國二十七年十二月九日第四二號”《抗戰導報》一版刊登的國內外要聞是:“此次上海戰役斃敵達萬人”,訊頭是“香港六日電”;而“英援華運動協會設聖誕節並發宣言懇請各界慷慨認捐”一文,訊頭則是“倫敦七日路透電”。從這些訊頭似乎可以看出,在當時通訊並不發達的情況下,一張地方小報能與外界保持信息暢通,實屬不易。

    “鄂北我軍大有進展,我生力軍克服隨縣”“晉北敵後臨汾增援,河津敵有援龍門企圖”“五台戰事轉趨沉寂”……由於版面有限,而印刷字體較大,許多新聞幾乎都是言簡意赅的“一句話新聞”。即使是現在閱讀,仍可從中了解到當年抗戰前線的最新戰況。

    “增加抗敵力量,好賭的同胞們趕緊醒悟吧”。在“本縣新聞”中,這條新聞尤為引人注目。原來,為了全身心投入抗擊日軍的侵略戰爭中,高平縣政府規勸有賭博惡習者戒賭,積極投身抗日。

    張貼《抗戰導報》的同面牆的右上方,還張貼著十張四開四版的《抗戰畫報》。其中兩期《抗戰畫報》字跡非常清晰,日期分別為“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二月二十六日”“民國二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抗戰畫報》是由高平縣抗戰導報社出版,與《抗戰導報》類似,報頭下方橫排有“經中華郵政冀記認為第一類新聞紙類”字樣非常清晰。

    《抗戰畫報》上有“高平縣軍政民聯歡大會”“敵軍能動員的海陸空”“土肥原三誘吳玉帥”以及日軍逼近我軍陣地、我軍戰士躍起准備與敵軍拼刺刀的一瞬間的畫面,從中即可領略當年抗戰的風雲變幻,也能體會到我抗日戰士的勇敢頑強,真實地再現了晉察冀邊區軍民抗戰的悲壯歷史,具有很好的史料價值。

    記者查閱2010年由晉城市委、市政府編纂出版的《晉城歷史文化叢書·革命烽火》一書,從中看到了“高平犧盟會辦了《抗戰導報》”。盡管只有簡單一句話,卻證實了《抗戰導報》在當時抗戰中的地位。

    “犧盟縣長”參與創辦

    記者在《抗戰導報》報頭的左邊,意外發現“懷奇”二字。經專家指點,“懷奇”很可能與當時的高平縣縣長、共產黨員薄懷奇有關。

    經查閱史料得知,薄懷奇生於1912年,山西五台縣東冶鎮人。1938年7月,薄懷奇任高平縣縣長。在任期間,薄懷奇積極宣傳抗日,號召全縣百姓擁軍參軍、捐糧捐款,支援抗日前線,人們稱他為“犧盟縣長”。

    薄懷奇的抗日熱情,從他支持創辦的《抗戰導報》上得以體現。在“民國十二月十三日,第四四期”《抗戰導報》第二版上的“街頭黑板”欄目中寫道:“老百姓是抗戰中的主力軍,所以我們老百姓想過安穩日子,只有一起團結起來和鬼子拼命才行。”這一觀點,與共產黨依靠人民群眾力量抗擊日寇是完全一致的。

    雖然發現了珍貴的史料,但下莊村村民也發了愁:這些《抗戰導報》《抗戰畫報》對研究70多年前的抗戰歷史有很大的史料價值,但由於報紙張貼在牆壁上,如何完整地將其內容保存下來傳給後人,無疑是道難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