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廣東惠州發現明朝時期的官墓

廣東惠州發現明朝時期的官墓

日期:2016/12/14 12:14:34      編輯:古建築保護

裹在木棺上的紅布,用金粉寫有“皇明儒等字樣,一遇到空氣立即變成了黑色 嚴初 攝

被發現的明代“官墓”嚴初 攝

    廣東惠州市博羅縣一座明代“官墓”被打開驚現完整古屍,連日來,墓主後人面對這具古棺卻陷入兩難:當地文物部門認為這是有主的墳墓,讓其後人自行處理;而遠在北京的中國社科院專家認為有極高的文物研究價值呼吁盡快保護。

    惠州博羅縣城下街余慶裡張氏宗親會本月11日在博羅縣羅浮藥業工地常規遷祖墳時,發現祖墳竟是一座夫妻合葬的“官墓”,裡面發現一具絲毫未腐朽的完整古屍,出土墓碑文記載該墓是明朝安葬,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

    張氏宗親19日對記者表示,所出土的墓葬及物品包括官服在內,如被鑒定為有研究價值的文物,族人願意無償捐獻給政府保存。然而目前棺椁出土已有10天,還未有文物有關部門到場保護及考研,為防棺內物品被盜,張氏後人只好將兩具棺椁暫時掩埋在一處山邊,並每天安排人員值守。而且,張氏後人稱,為了防止下雨或被盜墓,棺椁將用水泥混凝土固封起來。

    據張氏宗親會理事會負責人張祥穩介紹,祖墳是11月11日開始遷移的,破土後看到裡面的石棺龐大,遷移不便,於是請來挖機來挖,當他們破開像石頭一般硬的三合土後,發現裡面是兩具木椁,還散發出金絲楠木的香味。由於不忍心破壞,他們便請了工人用鐵鍬和大錘,慢慢撬開第二層木椁。發現裡面還有一個黑檀棺。直到當日下午3點多鐘,才將黑檀棺打開。讓他們驚訝的是,黑檀棺裡面的“先人”臉上蓋著半透明面紗,面部輪廓清晰,頭戴黑色官帽,身穿官服,腳蹬黑色官靴,整個身體完好,是一具完整屍體。隨後在整理死者陪葬物,裹在木棺上的紅布上,用金粉寫有“皇明儒”“張”、“老”等字樣,紅布接觸空氣後立即變成了黑色。因部分被破壞,字跡不全。

    意識到這可能是珍貴文物,族人隨即向博羅縣羅陽鎮政府報告了相關情況,並聯系文物部門申請保護。

    當地文化部門作出回復稱,按文物保護法相關規定,對於有主的墳墓,如果只是一般的陪葬物品,就歸其法定繼承人合法繼承,可由後人自行處理。

    然而,遠在北京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趙連賞看到媒體發布的消息後,意識到這是有極高文物研究價值的,立即通過媒體聯系當地文物部門以期開發其研究價值。但當地答復由墓主後人自行處理的說法令他難以理解。

    趙連賞19日通過電話向記者表示,出土的古墓無論有主無主,不能由墓主後人自行處理,只要有學術及文化研究價值的,都歸國家所有。他稱,古墓不是看它的級別,而是看它的學術及文化歷史研究價值,目前,在中國出土的明代官服很多,但包括在海外保存完好的明代官服不多。

    趙連賞說,從媒體所報道和現場圖片來看,惠州發現的“官墓”是有極高的文物研究價值的,務必盡快得到保護,但當地對文物保護的意識以及做出的處理令他難以理解。

    趙連賞說,得知此事後他立即查閱了惠州博物館現有的館藏文物,發現未藏有明朝的官服,館存文物也極少,如果發現的文物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和研究是一件令人痛心和惋惜的事情,也是違背有關法律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