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地區發現彩繪巖畫群
日期:2016/12/14 12:12:47   編輯:古建築保護此次發現的彩繪巖畫群是目前大興安嶺地區發現單幅數量最多。 博宇 攝
大興安嶺地區新發現1處彩繪巖畫地點,發現彩繪巖畫近300幅。博宇 攝
大興安嶺地區新發現1處彩繪巖畫地點,發現彩繪巖畫近300幅。博宇 攝
大興安嶺地區新發現1處彩繪巖畫地點,發現彩繪巖畫近300幅,繪畫內容與表現形式與大興安嶺其它巖畫有顯著區別,經黑龍江省考古研究所專家鑒定為舊石器時代人類遺跡。
大興安嶺地處中國最北端,是中國古代鮮卑、室韋、蒙古等多個民族的發祥地和繁衍生息的地方,在歷史上同屬中華文化傳承地區,遺留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大興安嶺彩繪巖畫是中國最北的巖畫遺存。
上個世紀70年代,黑龍江省考古學者曾在大興安嶺漠河與滿歸一帶的深山裡,發現“交唠呵道”彩繪巖畫。2012年10月,大興安嶺人跡罕至的山峰巖壁上又發現大量彩繪巖畫。黑龍江省文化廳委派省考古研究所組成巖畫考古隊,開展相關調查工作。經過2012—2015年的考古調查,在約16.7萬平方公裡范圍內,先後發現31處巖畫點、1850余幅彩繪巖畫。
此次發現的彩繪巖畫位於大興安嶺地區南麓腹地的松嶺林業局壯志林場1.6公裡,彩繪巖畫近300幅,發現是目前大興安嶺地區發現單幅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顏色最鮮艷的彩繪巖畫群。
大興安嶺地委委員、地委宣傳部部長王利文告訴中新社記者:“其巖石表面處理方式獨特,繪畫內容與表現形式與大興安嶺其它巖畫有顯著區別。其中類似‘魚’形長有明顯蹄尾的神秘圖騰,左手持弓、右手上舉、上托獵物圖形,兩個部落首領居中周遭環繞部落人群等巖畫,均是大興安嶺首次發現,在國內外都具有極高的考古研究價值,為研究探索大興安嶺文化脈絡和發展生態旅游提供了新的課題。”
王利文表示,要加大巖畫保護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減少風雨等自然力量對巖畫的剝蝕和人為活動對巖畫的破壞。要對巖畫發現過程進行梳理,圍繞巖畫核心區開展外延普查,盡快探明周邊區域是否存在巖畫群。要在挖掘巖畫自身價值和保護利用方面尋求突破,把巖畫的保護利用同發展生態旅游相結合,塑造充分發揮自身價值的新型文化產業。
據悉,連同早前發現的古源苗圃巖畫、天台山巖畫,截至目前在松嶺區境內已發現3處巖畫地點。目前,大興安嶺地區內已發現巖畫38處、2000余幅。
由於大興安嶺巖畫發現較晚,研究基本處於空白狀態,且絕大部分分布在深山密林中,處於無保護狀態。目前,在調查中發現,部分珍貴巖畫自然損毀嚴重,由於公路、鐵路建設、森林采伐、旅游探險等人類活動對部分巖畫已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損毀。
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表示,大興安嶺巖畫的發現,初步證明了大興安嶺是孕育黑龍江乃至中國遠古文明的搖籃,是早期人類繁衍棲息之地,填補了黑龍江省早期人類歷史研究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