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發現近兩百年的飛龍壁畫
日期:2016/12/14 12:14:45   編輯:古建築保護飛龍壁畫《教子朝天》保留完整、畫像清晰。 張喜洋 攝
近日,丹灶高海海口麥村麥氏宗祠內一幅近兩百年前的飛龍壁畫《教子朝天》浮出水面。昨日記者走進麥氏宗祠,發現該壁畫保留完整、畫像清晰,據悉雙龍巨型壁畫蘊含著關於麥氏祠堂的歷史文化和祖祖輩輩們於此的榮耀記載,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昨日,南都記者在海口麥村第二十五代傳人麥廣兆的帶領下,來到麥氏宗祠內,看到了《教子朝天》壁畫的真實面貌,在正中大門內上方,有一幅巨型水墨壁畫,畫中呈現的是以父子雙龍,張牙舞爪,雙龍之間有一輪明日照耀,雙龍面朝明日,似乎表達著父龍在天空中教育幼龍,長大後一定朝天(天即朝廷)。壁畫兩側有兩幅祖宗遺訓:“十載攻書向學堂,果然富貴是文章。鳌頭湧起千山洞,丹桂飄時萬裡香。三級浪中龍見爪,九霄雲外鳳呈翔。狀元榜上標金字,直入皇都作棟梁。”
“麥氏宗祠內的這幅巨型雙龍壁畫,是該祠堂於清朝道光丙戌年(1826年)大重建之作,距今(2015年)已有189年。”祖籍海口麥村、今年已有73歲麥廣兆說,海口村歷代以此為祖訓,從開村始祖茂富公,連續六代出了五品至二品朝官八名,出了四名進士。古時有:一門四進士,六代八公卿,官宦世家美譽。
麥廣兆說,在廣州南沙區黃閣鎮東裡村一公祠內也有一幅《教子朝天》壁畫,作於道光丙午年,即1846年,是廣州唯一大型教子朝天壁畫。2012年經媒體報道後引起各方關注。“麥氏宗祠的這幅壁畫更具歷史價值。”麥廣兆說,海口村麥氏宗祠的教子朝天壁畫時代更早20年,畫面更長大,更加有歷史價值。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教子朝天圖》是一種清代嶺南民俗工藝中常見的傳統題材,較多出現在宗祠建築的壁畫上。題材體現了嶺南民俗重教育、守禮法、講忠孝的傳統美德。其形式多是兩條在天空雲海中見首不見尾的蒼龍,其中一條老龍正在教育一條小龍。壁畫旁的詩句“狀元榜上標金字,直入皇都作棟梁”,就是教育學子要學有所成,報效國家。
麥氏宗祠占地1300平方米,共四進,宗詞旁還有仁型、講讓兩條青雲巷,青雲巷兩邊配有宿國家廟和太常家塾,正面均配有《懷橘稱奇》、《曬腹圖》、《比石成羊》等大型清代壁圖。目前該村村民自籌210多萬元重新修復,以使這一古建築得以更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