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河北黃骅市博物館獲悉,去年底在當地丱兮城遺址附近發現的古墓今年1月5日發掘完畢,目前正在整理出土的文物,文保專家稱這是一典型戰漢時期古墓。
據介紹,古墓是施工隊在八裡莊村東側建設高壓線塔打樁時發現的,他們在挖至距地表3米左右的時候發現疑似古墓葬,隨即向黃骅市博物館匯報。
河北省文研所和黃骅市博物館搶救性發掘發現,這是典型的戰漢時期積瓦積陶墓。古墓分為主墓室和陪葬坑兩部分,四周及上下均為碎磚瓦和陶片等堆積而成。這種結構可以起到防盜作用,還可減輕地下水對墓葬的破壞。
主墓室內有一口木棺,棺內發現遺骨一具,由於長期浸泡腐爛而屍骨不全。發掘人員還發現裡面有漆器痕跡,可惜腐朽嚴重無法判斷具體形制。陪葬坑為木板縱橫構築而成,出土不完整漆器一件,高度腐爛。文保專家說,戰漢時期用漆器作為陪葬品的一般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