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發現疑似炎黃二帝兵符
日期:2016/12/14 12:13:11   編輯:古建築保護高平羊頭山石钺,四邊薄如刀刃,中間凸出,有紋飾和“星星圓點”
杭州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發現的“神徽钺王”
4年前,在高平市羊頭山上,晉城學者李俊傑發現一塊經過打磨、造型特別的石片:四邊薄如刀刃,中間凸出。經過4年多的不懈考證,晉城、長治兩地學者認為:這塊石钺或是兵符石钺器物的早期雛形,是研究炎帝、黃帝羊頭山軍事文化的一次重大發現,對研究炎黃二帝合符釜山以及涿鹿之戰將有一定意義。
疑為兵權象征
“沒想到能發現這塊石钺(yuè)。”2月26日,高平市長平之戰研究會副會長李俊傑回憶起4年前發現這塊石钺時的情形時,連連發出感歎。
2011年11月5日,李俊傑與研究會會員前往羊頭山,考察戰國百裡石壘古長城遺址。李俊傑走到炎帝祭壇東的山坡台地時,無意間發現一塊形狀特別的石片:四邊都有人工打磨過的痕跡,而且石刃非常鋒利。石片兩面都有數十條紋飾,一面條形紋飾多,並有20個大小不等、深淺不一的“星星圓點”,另一面只有條形紋飾卻無星點。
記者看到,石片是本地常見的深灰色石灰巖,也叫“青石片”。經測量,石片長15.3厘米,寬13.7厘米,中心厚度約1.5厘米。從整體上看,這塊石片打磨非常精細,四邊刀刃,中間凸出。
當年,李俊傑懷揣著這塊石片,專程咨詢了晉城市旅游文物局文物科科長張建軍。張建軍鑒別後認為,這塊石片名為“石钺”,距今約7000—5000年,是原始社會高等級將領使用的指揮兵器和王權的象征。
隨後,在羊頭山屢屢發現多處新舊石器文化遺址。李俊傑認為,此石钺應當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物,但從石器上刻畫的條形紋飾上看,卻與國內出土的文物標本有所不同,比其他參照物上多了一些難以解釋的“符號”。
發現石钺後的4年中,李俊傑利用各種機會,與當地和長治的學者進行研究探討。今年春節期間,他將眾學者的考證結果進行歸納總結:石钺上的“條紋”“圓點”和“形制”與眾不同,疑為一塊炎帝與黃帝合符征戰蚩尤時的兵符。
“星星圓點”的數量有講究
“從時間上來推斷,石钺是仰韶時期的文化遺存,是原始社會史前文明最高軍事指揮權的代表之物,是皇權王者的象征。”李俊傑說,石钺上的紋飾可能是“條形”和“星辰符號”,可能代表當時先進思想的一種圖騰意志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