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首次考古發現栎陽的陶文
日期:2016/12/14 12:13:28   編輯:古建築保護考古發掘出的“栎陽”陶文殘器
記者昨日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隊在秦漢栎陽城遺址內首次發現了清晰的“栎陽”陶文,這是“栎陽”地名第一次在遺址內出現。
主持此次考古發掘工作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瑞說:“2015年在前期考古勘探的基礎上,重點開展了栎陽城三號古城、栎陽城二號古城路網、栎陽城北大型溝渠的勘探工作。通過細致的考古工作,不僅可基本確認栎陽三號古城就是‘商鞅變法’發生地的秦都‘栎陽’,而且還首次發現了‘栎陽’陶文和3處大型建築基址等重要遺跡,進一步佐證了栎陽城在秦漢史上的重要性。”
劉瑞說:“這次的考古成果是考古隊過去3年的階段性成果。此前考古工作者在別的地方發現過‘栎市’字樣的文字,但‘栎陽’一詞一直源於文獻記載,考古中並未發現過實物,這次出現在一枚陶器殘片上的‘栎陽’二字,是‘栎陽’作為地名第一次以實物形象出現,就像此前在海昏侯墓第一次出現‘南昌’二字一樣,意義重大。”
文獻記載,秦獻公從陝西鳳翔的秦都雍城遷到栎陽,秦孝公的商鞅變法就在此開始,栎陽作為秦都大概有35年。劉瑞說,考古隊在大規模勘探基礎上新發現了一些夯土遺跡,應屬於一座新的古城,結合此前的考古發現,目前編號為三號古城,專家們在三號古城試掘時發現其時間是戰國中期到西漢早期,其存在時間跟戰國到漢初的栎陽城(秦都栎陽)的時間相當,因此可以初步推測此處應該是栎陽城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