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紀念堂位於越秀山南麓的市中心區東風中路,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址為清代撫標箭道,後為督練公所,辛亥革命後為督學署,1921至1922年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時,在此設立總統府。1922年6月,軍閥陳炯明叛變,炮擊總統府,被夷為平地。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後,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的偉大功績,在當年的總統府舊址上,籌建了此紀念堂。紀念堂由我國著名建築師呂彥直設計,1929年動工,至1931年10月完成。
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八角形殿式建築,占地6公頃,建築面積為1.2萬平方米。由東西南北四面重檐烘托著中央高聳的八角頂,正面檐懸掛著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金字匾,檐下朱色大石柱拱托著彩繪的廊檐和具有拼花圖案的天花板。由於力學和聲學的巧妙運用,大堂中間是30米跨度的鋼桁架,內部沒有柱子,回音也較少。整個建築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傳統特色。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曾7次拔巨款對中山紀念堂堂體進行修繕和環境整治。現在已安裝了中央空調、高級舞台音響、燈光控制系統和消防監控中心,並修建了貴賓接待大廳,環境更為幽靜、舒適,是中外人士游覽之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