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平涼石拱寺:千年佛窟沉寂深山

平涼石拱寺:千年佛窟沉寂深山

日期:2016/12/14 12:39:4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在2013年國務院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平涼市華亭縣的上關石拱寺石窟赫然列入國寶名錄。這座隱藏深山的千年佛窟再一次引起了世人的關注。

    記者懷著好奇和崇敬,走進石拱寺,去瞻仰她神秘的面容,從那些遺跡中去感受歷史的滄桑,追尋人類文明的碎片。


    北魏石窟隱藏深山上千年

    石拱寺石窟位於甘肅省平涼市華亭縣上關鄉,這裡群山環抱,樹木蔥茏,山水相間,秀色宜人,石窟掩映在半川村北側山梁崖面上,隔汧水支流上關河與中國道教名山龍門洞遙遙相望。石窟整體面向東南方向,長約120米、高約5-10米。

    據專家考證,石拱寺始建於北魏晚期(公元386-534年),距今已經1600多年。由於石窟及雕像的基本材質是黃砂巖,結構松散易碎,加之長期自然風化和一些人為破壞,石拱寺現僅存14個窟龛和249余身造像。窟龛格式多樣,有拱形、尖拱形、覆斗形以及馬蹄形。窟龛內造像內容豐富,分圓雕和浮雕兩種,造像以佛、菩薩、弟子、飛天、力士、供養人等組成。

    在現存的14個窟龛中,最大的洞窟是第2、6窟,兩窟直徑大約10米,規模相當宏偉,窟內均造三佛及脅侍菩薩,前壁門兩側雕天王。第6窟高8米,佛高6米,但佛像已經只能看見石壁上殘存的遺跡,唯有窟壁門側浮雕供養人56身尚存,均著袍服,是北魏改胡服以後供養人的形象,這也是確定石窟開鑿時間的重要佐證。7號窟高、寬、深各2.5米,前壁鑿一明窗,北壁龛內雕一佛二菩薩,東壁無造像,兩壁雕釋迦、多寶佛,前壁明窗上部雕一佛二菩薩及供養比丘,右側雕一佛像,左側雕一佛二菩薩。窟頂鑿一圓洞和9號窟相通。9號窟高1.9米、寬2.3米、深1.9米,北壁雕釋迦、多寶佛及二菩薩二弟子,東西兩壁各雕一佛二菩薩二弟子,西壁龛下部浮雕聽法弟子3身,高0.36米,前壁明窗兩側各浮雕一菩薩。


    葡萄式聯體窟雕全國罕見

    石拱寺石窟最耐人尋味的是,2號石窟裡東側又鑿進一通道連接6號窟,通道高約兩米,寬窄僅容一人通過,接著又在6號窟東側鑿一通道連接7號窟,在7號窟的頂部搭一木梯上去又見一小窟,有小窗與外面相連。這樣,就形成了一個2、6、7、8四窟相連的特殊結構。如果從石窟的外面看,8號窟只有窗戶沒有門戶,非常隱秘,類似舊時農村用來存放糧食、衣物等的櫃子,難怪當地群眾把這裡叫石櫃山寺。這種葡萄式聯體窟在全國石窟藝術中比較罕見,構思之巧妙、匠心之獨運,令人歎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