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古城西北隅新建“崇仁坊”

古城西北隅新建“崇仁坊”

日期:2016/12/14 13:22:4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記者在中華水上古城西城牆路北段路東看到,一座新建牌坊巍然屹立於距西城門樓約300米處。該牌坊為仿明清式建築,石質結構,“四柱三樓”,中間陰刻正楷榜書“崇仁坊”三字。

    按照古城保護與改造相關規劃,古城區將陸續建造42座各式牌坊,包括恢復性建設牌坊共19座,景觀節點性牌坊23座。新建的崇仁坊屬於後一類。

    崇仁強化修養牌坊承載情感

    先後參編過《東昌望族》、《東昌老街巷》,熟知古城歷史且大半生從事教育工作的原古城居民、74歲的孫元芳告訴記者,崇仁坊的“崇仁”二字,是指對“仁”這類道德的崇拜。仁,孔子的解釋是“仁者愛人”。“崇仁”就是要求人們強化道德的修養,“崇仁尚義、積德行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孫元芳說,歷史上的石質牌坊都是用長條大石扣接而成,高寬各近三丈,高大雄偉,氣勢恢宏,建在家族門口或十字路口,行人都從它下面通過。每一座牌坊都寄托著人們某一種或幾種特定的情感,如為科舉功名、達官名宦樹立的牌坊,主要表達自豪、景仰之情,在祖廟宗祠、名賢祠堂、墓地樹立的牌坊主要表達緬懷、頌揚之情。

    孫元芳回憶,上一輩人說過古城原先的確曾有不少牌坊,但到清末民初就不多了,“我小時候,古城內已經見不到牌坊了。街頭巷尾常見一些帶字或紋飾的石頭,也有造型別致的石頭,據老人講都是拆毀牌坊後遺留下來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