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阿嘎”:布達拉宮古建築群中的傳統工藝
日期:2016/12/14 13:12:4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雄偉的布達拉宮是拉薩乃至西藏的地標性建築
“打阿嘎”工藝的地面光滑平整
左側的石牆頂部全用采用“打阿嘎”工藝
“打阿嘎”的壯觀場面
冬日的布達拉宮,雖然游客稀少,但前來朝拜的人們一直絡繹不絕。走在拉薩市街頭,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能看到雄偉的布達拉宮。它是拉薩乃至西藏的一座地標式建築。
坐落於拉薩市紅山上的布達拉宮是世界文化遺產,藏式建築的集大成者。它集中體現了藏族人民的智慧,至今仍是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跡,被譽為“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從正門走進布達拉宮,拾階而上,可以看到光滑的圍牆牆頂。走進宮殿裡面,光滑的地面同樣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這些都是運用了藏式建築中的一種獨特工藝――“打阿嘎”。
“阿嘎”是藏語,意為“白色的物質”。這裡說的“阿嘎”是一種黏性極強又色澤美觀的風化石,是藏區的一種特殊建築材料,一般產於藏區半土半石的山包中。
“打阿嘎”的工藝十分復雜。首先將開采的粗“阿嘎土”平鋪在卵石和夯實的土層上,約10厘米厚,淋水後用“帛多”夯打。“帛多”為一種專門“打阿嘎”的藏式工具,上面是一根木棍,下面則是中間帶孔的青石。邊夯打邊平鋪一層比一層細的“阿嘎土”,並且不斷淋水,直至起漿表面平整光潔。然後,用鵝卵石將地面打磨光滑,再用榆樹汁將地面擦拭兩三遍,最後塗上天然膠類及油脂增加其抗水性能。
“阿嘎”是藏語,意為“白色的物質”。這裡說的“阿嘎”是一種黏性極強又色澤美觀的風化石,是藏區的一種特殊建築材料,一般產於藏區半土半石的山包中。
“打阿嘎”的工藝十分復雜。首先將開采的粗“阿嘎土”平鋪在卵石和夯實的土層上,約10厘米厚,淋水後用“帛多”夯打。“帛多”為一種專門“打阿嘎”的藏式工具,上面是一根木棍,下面則是中間帶孔的青石。邊夯打邊平鋪一層比一層細的“阿嘎土”,並且不斷淋水,直至起漿表面平整光潔。然後,用鵝卵石將地面打磨光滑,再用榆樹汁將地面擦拭兩三遍,最後塗上天然膠類及油脂增加其抗水性能。
推薦閱讀:
嶺南古村落——開平自力村
泮廬:倚水而建的徽派代表建築
晚清浙南古民居建築代表 鮑田朱正鈞宅
即將消失的“瓦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