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河南:古鎮荊紫關一鎮踏三省(圖)

河南:古鎮荊紫關一鎮踏三省(圖)

日期:2016/12/14 12:55:0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從河南南陽往西走,到了淅川縣城再往西75公裡,便到荊紫關了。

    荊紫關位於鄂、豫、陝三省交界處,鎮中心西去2.5公裡接陝西省商南縣白浪鎮,南去2.5公裡接湖北鄖縣白浪鎮,三省結合處均為鄉鎮政府所在地,全國獨此一處。楚風秦韻與中原文化在這裡形成文化融合的獨特風景。 

河南:古鎮荊紫關一鎮踏三省(圖)

    1.俯瞰小鎮,屋角飛檐,層層疊疊,各不相同。

    一條小街,三省風韻

    荊紫關鎮隸屬河南省淅川縣,是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我國最早的地理書籍《禹貢》記載:荊紫關早在戰國以前就是“西接秦川,南通鄂渚”的交通要塞,為唐代後期形成的商業古鎮。

    出荊紫關鎮向西約2.5公裡就是號稱“三省一條街”的白浪街了。這條不足百米的街道,居民不過百戶,卻有豫、鄂、陝三省人在此居住。在中國版圖上,三省交界的地方有42處,而唯獨此地三省均設有基層政府:河南省淅川縣荊紫關鎮、湖北省鄖縣白浪鎮和陝西省商南縣白浪鎮。

    小小一條白浪街是三種文化的交會點:從這裡向北,是以古都洛陽為代表的黃河文化;向南,是以雄奇三峽為代表的長江楚文化;向西,則是以古都西安為代表的秦晉文化。於是這裡便有了頗為有趣的風土人情——明明是街坊鄰居,可收聽的戲曲各不相同,有聽豫劇的,有聽秦腔的,有聽漢劇的。走在街上,能同時聽到三種方言。

    小街雜,卻雜而不亂,各自有各省的電視、電話和廣播。隔了一條街或是一堵牆﹑一條小溪,打個電話就成為出省了,於是,為了方便,這裡的人家基本上都安三部電話,往哪個省打電話就用哪個省的電話。

    在這條小街上,三省的地界犬牙交錯,屋捨相連,很難說清確切的分界線。單看那些民房,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湖北人把房子蓋成馬鞍形,陝西人的房子是前低後高,河南人則將房子建成了平面屋頂。 

河南:古鎮荊紫關一鎮踏三省(圖)

    2.保存完整的平浪宮,建築在北方非常奇特。

    樓台會館的百年滄桑

    漫步荊紫關,印象最深的當屬那些保存完好的樓台會館了。

    想看獅子,就到山陝會館。木雕的、石刻的,栩栩如生。房柱的柱頂石上有,門楣的兩側有,房角的基石上有,檩條上有,柱子上有,屋檐上有……每一個石刻就是一個傳說。山陝會館是荊紫關鎮現存的最大的古建築群。建於清代道光年間,坐東向西,面臨丹江,占地4000余平方米,現存大門樓、戲樓、過道樓、鐘樓、春秋樓(中殿)、後殿等6座建築,皆在中軸線上,氣勢宏大,由此可以看出兩省商人的富有。

    浩浩的丹江,既有水之利,也有水之害。就像行駛在丹江之上的萬千舟船,誰能保證風平浪靜,一帆風順?於是那些靠苦力賺錢的船工們共同集資,在街市之南建起了一座造型與式樣都十分特別的建築——平浪宮。建築的雕飾、風格都跟船工們的生活有關,極其精美。“平浪宮”,顧名思義是過去船工祈禱一帆風順、風平浪靜之意。由此也可見船工們對美好生活和太平盛世的向往。

推薦閱讀:

杭州歷史建築拆毀劃給私立中學

林風眠故居修繕工程啟動

修復加固完工 德陽文廟重新開放

青島童真宮重開1800歲石猴護門

 

河南:古鎮荊紫關一鎮踏三省(圖)

    3.山陝會館裡散落在地上的石雕,精美古樸。

    繁華褪盡的老街記憶

    站在荊紫關鎮的制高點俯視古鎮,可見丹江河自西向東繞過荊紫關鎮奔流而下,毗鄰河道的是一條彎彎的長街。在這條長街的兩側,整齊地排列著磚瓦結構的店鋪。這是北方城市絕無僅有的清代一條街。

    這條狹窄的古街長達2.5公裡,裡裡外外都透出古色古香。街是舊街,低矮、彎曲、狹窄。街道兩旁,肩並肩地排列著700余間前店後屋的兩層磚木結構瓦房。這些建築基本上原汁原味地保留著清代建築的原貌,雕梁畫棟,古雅清幽。臨街的房門,都是由漆成黑色的一塊塊木板組成,晝抽夜閉,十分方便。由於所有店鋪都是連在一起,相鄰店鋪之間的屋頂,都建有兩米長的封火牆,意在阻隔火災的蔓延。

    踏著街上厚厚的青石板,看著街道兩邊斑駁的老店,仿佛時光倒流,走進了古鎮歷史的深處。 

河南:古鎮荊紫關一鎮踏三省(圖)

    4.門口曬太陽的胖娃娃,一臉的喜氣洋洋。

推薦閱讀:

杭州歷史建築拆毀劃給私立中學

林風眠故居修繕工程啟動

修復加固完工 德陽文廟重新開放

青島童真宮重開1800歲石猴護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