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開元寺鐘樓
日期:2016/12/14 12:47:4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開元寺鐘樓位於正定縣城常勝街西側,原名淨觀寺,始建於東魏興和二年(540年)隋開皇十年(591年)改名解慧寺,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奉诏改稱開元寺。至清後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廢毀,殿堂塌落僅存鐘樓、須彌塔和碑刻1通。鐘樓建於乾寧五年,二層樓閣式,方形,面闊進深各3間,建築面積135平方米,單檐歇山頂,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結構、柱網、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築風格。為河北省現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結構鐘樓,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落架重修。
鐘樓內懸唐代大銅鐘1口,高2.9米,口徑1.56米,造型古樸。須彌塔,俗名方塔、磚塔,坐落於鐘樓西側,塔身建在高約1.5米的正方形磚砌台基,塔平面為正方形,密搪9級高39.5米,塔身第一層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兩端均浮雕一尊雄勁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線以上全部由青磚砌築。正面南面開券門,門框刻以花瓶、花卉圖案,門楣浮雕二龍戲珠,門框上端鑲嵌長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須彌峭立”4個楷書大字。每層磚砌迭澀檐,4角懸掛風鋒。塔身寬度自第二層開始收縮,外觀清秀挺拔,簡樸大方,頗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疊澀出檐的典型作品。塔內第二層上部作斗八藻井,借已毀壞。今塔內呈空筒式,內壁垂直,上下貫通,第二層以上的八層雖各設一方形小窗,但無台階攀登。剎座、伸蓮、覆缽均系磚砌,四周置銅鏡,光亮奪目。其上,系金屬質剎桿、寶珠,寶珠多達4枚,顯得格外挺拔。須彌塔是正定古城“四塔”之一,是我國建築寶庫的珍貴遺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