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許昌古建築遺址

許昌古建築遺址

日期:2016/12/14 13:12:1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乾明寺塔

乾明寺塔

    鄢陵乾明寺塔位於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城西北隅。乾明寺舊址,始建於隋仁壽四年(公元604年),北宋重建明代重修。從塔的結構和形制看,乾明寺塔為北宋中晚期建築。乾明寺塔為六角十三級樓閣式磚塔,高約38米。下為青磚塔基,塔每層檐下均砌磚斗拱,並辟有券門、假窗和佛龛,塔內有台階可供攀登。第二層塔身嵌塔銘,第三層塔身一周嵌琉璃佛像雕磚8塊。塔頂為銅質寶珠塔剎。塔前有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碑刻1通。1986年11月,乾明寺塔被公布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固遺址

    石固遺址位於長葛市西南約12.5公裡處的石固鎮崗河村。石固遺址西距石固村1公裡,南近石梁河(又名五汲河),北臨小洪河(勝天湖河),坐落在石梁河和小灌河交匯的西北崗地上,高出河床2.5米—4米,遺址面積1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5米—3米。1972年被發現,1978年—1980年底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曾進行發掘,發掘面積2000平方米。發現房基7座,窖穴268個,墓葬95座,甕棺葬12座,出土遺物600余件,包括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戰國和漢代遺物。仰韶文化層疊壓在裴李崗文化層之上。由於仰韶文化層疊壓在裴李崗文化層之上,證明裴李崗文化早於仰韶文化,為探尋仰韶文化的淵源提供了資料。

扒村瓷窯遺址

    扒村瓷窯遺址

    扒村瓷窯遺址位於禹州市西北部淺井鄉政府所在地東4公裡處的扒村行政村東側。遺址基本呈長方形,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800米,淺井至苌莊的公路縱穿遺址中心。該遺址沒有進行試掘和發掘,通過對其遺址分布和采集的大量瓷片進行研究分析,扒村窯應是磁州窯系的一個分支,與修武、湯陰、鶴壁集窯、磁縣窯同流一脈。該窯燒造的品種豐富多彩,從需要高溫的黑、白瓷,到采用低溫的釉上彩,幾乎無所不有。1963年扒村瓷窯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瓦店遺址

    瓦店遺址位於禹州市火龍鎮瓦店村東部和西北部的台地上,在其北面約1公裡處颍河由西向東南流過。遺址北、東兩面瀕於颍河故道,滑濟河(又稱麻地河)位於遺址和公路之間,由西向東匯入颍河。

    瓦店遺址1979年被發現,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州大學、美國密蘇裡州大學等單位,先後在此進行了多次較大規模的考古調查與發掘,2006年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鈞台鈞窯遺址

    鈞台鈞窯遺址

    鈞台鈞窯遺址位於禹州市城區東北隅,東起禹州城牆邊,西至古鈞台,北靠城牆界,南達馬號街路南,東西長約1100米,南北寬約350米,總面積達38萬多平方米。鈞台鈞窯是一處綜合性的窯場,既燒鈞瓷,又燒汝瓷、影青瓷、天目瓷、白地黑花、宋三彩、宋加彩、剔釉、絞胎等眾多品種。各類瓷藝的綜合交流,對鈞瓷的燒制工藝具有促進作用。鈞台窯規模大,技術精良,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鈞台鈞窯遺址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神垕鈞窯遺址

    神垕鈞窯遺址

    神垕鈞窯遺址位於禹州市神垕鎮下白峪村和劉家門村之間,由劉家門東、西窯址,河北地窯址,下白峪窯址組成。遺址面積7萬多平方米,文化層厚達4米,文化遺存非常豐富。1964年故宮博物館院曾進行過考古調查,指出神垕大劉山下劉家門窯址出土的鈞瓷最精,時代最早。

    神垕鈞窯遺址的發掘對研究鈞瓷的演變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被國家文物局評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文峰塔

    文峰塔

    文峰塔又稱文明寺塔,建於明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由許州太守鄭振光創建。該塔位於許昌市博物館院內。許昌文峰塔平面呈八角形,為十三層樓閣式磚塔,通高49.536米,由基台、基座、塔身、塔剎四部分組成。該塔於清康熙、嘉慶、同治年間多次維修。1991年8月,國家投資25萬元由省古建所對該塔進行測繪、維修。該塔結構謹嚴,造型古樸,為河南省200多座明代磚塔之冠,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具有一定價值。

推薦閱讀:

許昌古建築

石家莊古建藝術掠影

上海梅蘭坊

上海辣斐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