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遼陽彭公館

遼陽彭公館

日期:2016/12/14 12:50:5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遼陽彭公館

遼陽彭公館

遼陽彭公館

    遼陽彭公館1988年遼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彭公館除臨街門房及觀花廳外,總體上采用中軸線兩側房屋對稱分布的方法進行布局。中軸線正南處為磚雕‘福’字八字形照壁,經垂花門、中院明間到達三進院。與此同時,風水勘輿的思想在彭公館的建築中也十分明顯。住宅的“宅”字,古有選擇之意,《釋名》:“宅,擇也,擇吉處而營之。”所謂吉處,即風水好的地方。按勘輿說,東南方為吉向,因此,彭公館正門沒有選擇在正南,而是選擇了東南角,寓示著紫氣東來,有望氣迎祥的含義。

    另外,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在彭公館的建築中也有所體現。在垂花門上的裝飾有各種樹木及花卉,傳統的古建築一向以木材為主,由於木材易燃燒,所以早在幾千年前就出現了五行中所謂的‘金生水’的思想,即在一些木構件上采用金屬制品。在房屋上相克最常見的是水克火,因此,為達到防火目的,一般在殿堂內的頂棚,即‘藻井’上,往往繪以水草一類的圖案;房屋正脊兩端往往飾以‘鸱尾’形飾物或在懸山式屋頂部分飾以‘懸魚’形飾物,因鸱、魚都是水生動物,既起裝飾作用又寓意著克火的思想。藻井、房屋正脊不少水草和魚形飾物,其色澤亮麗明快,造型優美傳神。


    實際上,彭公館的建築工藝也十分考究,是這一時期東北地區木作、石作、瓦作、彩繪等工藝的精品。據相關資料記載——彭公館的門窗及內裝修十分精細。以門窗為例有多種類型,包括格扇門、棋盤門等,尤以棋盤門最為復雜,多由上檻、下檻等組成,可謂名稱繁多;窗戶多為方窗或花窗,紋飾多為步步錦或冰裂紋,山牆處窗戶多設窗龛或披水。檐下雕刻多以雀替、卡子花為主,十分精細;室內裝修主要以碧紗廚、落地罩和多寶格為主,這些木作既是內部陳設,又能起到避風、阻隔寒暑的作用……

    彭公館的石作工藝顯示出民初雕刻技藝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無論從技術上還是藝術表現力上都達到了純熟的程度。其石構主要包括角柱石、徒板石、階條石、垂帶等等,尤以倒坐明間門枕及觀花廳的石作最為精細,給人以莊重、古樸、細致的感覺。”

    彭公館磚牆的施工方法,大致可分‘糙砌’,‘淌白、絲縫’和‘干擺’三種方法。糙砌,一般只求磚料完整,不必加工;淌白、絲縫,其磚料非但要求質地致密,輪廊整齊,還需要經過適當加工方可壘砌,灰縫一般不可過寬;干擺,所用磚料需加工砍磨,壘砌時需要特別注意平直程度,稜角有不合縫處,隨時打磨平齊,然後鋪灰做實,從外表看,磚塊之間不露灰縫,故名干擺。這三種方法的應用,足見彭公館的瓦作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彭公館的彩畫工藝,是將起黏結作用的桐油熬熟,加入土子、密陀僧等催干劑,以增加油的干燥性能和光亮度,配以銀朱、章丹、紅土、煙子以及各種著色顏料和采用金箔等進行彩畫。彩畫的主要程序包括對木料用刀刮平刮淨,令表面大體平整,再使用混合劑塗布三至七道,對於易受雨淋的地方可施線麻、苎布,以求這一層堅固耐久。每上一道灰都用磚、瓦打磨一遍,有二麻五灰,或一麻四灰等做法。彭公館的彩畫風格為典型的蘇式彩畫,梁枋彩畫不用龍鳳而采取了一些寫實畫題,如各種花卉、動物、字畫、器皿以及山水、人物故事等,手法娴熟,處處體現出北方匠人非凡的藝術造詣。 
    在彭公館的牆壁上有幾處鑲嵌瓷畫十分精美。這些瓷畫均按照一定要求,事先繪制並燒成小塊,待鑲嵌時組合拼裝,其內容一般按房屋功用而定,如前廊兩側對稱繪制‘鶴鹿同春’鑲嵌瓷畫,表現出彭家福壽安康的豪宅氣勢。內宅兩廂廊心繪制‘漁樵耕讀’圖,表現出彭家對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這些鑲嵌瓷畫的點綴,給彭公館這座四合院建築賦予了一定的思想主題。

    不能不提及的是,盡管彭公館是典型的中國四合院,但其間又流露出中西合璧的特色。比如,中院的正房,前面窗子的樣式為中式,而後面的窗子樣式則為西式,一些瓷畫的風格也呈現出西式特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