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萬安竹貫“浪門金鎖橋”的見證

萬安竹貫“浪門金鎖橋”的見證

日期:2016/12/14 13:10:41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竹貫古村落一角

   “浪門金鎖橋”,是國家級歷史文化村新羅萬安竹貫村的一座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傳統石橋,是竹貫村眾多古建築保存完好的建築之一。用花崗巖建就的單跨石木結構的廊橋歷經了近300年風風雨雨,斑駁的橋體銘刻著厚重的歷史印記。

    途經萬蘇公路,再從萬安鎮到梅村到竹貫,一進村口,就是“浪門金鎖橋”。該橋建於清康熙年間,從那時起,“浪門金鎖橋”就見證:這是商賈走卒往返龍巖、閩北、閩中、閩南的交通要道。竹貫曾經是古代萬安社驿站,是重要的紙張產地,還有松香、茶葉、藥材等土特產,絡繹不絕由此驿道運出,給竹貫村帶來豐厚的收入。於是,閩西漢劇在竹貫形成班子長期搭台唱戲;扎紙燈、背新娘等民俗活動在竹貫興起並形成傳統習俗。明末清初,觀音庵、文昌閣、關帝廟、溫氏家廟等古建築在竹貫陸續建起。自然生態環境優美,人文景觀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竹貫被譽為“深山裡的一顆明珠”。當年,“浪門金鎖橋”原名“保定橋”,處於竹貫村竹貫溪水尾處,為鎖住竹貫的財富不外流,改名“浪門金鎖橋”。由於交通要道的變遷,“浪門金鎖橋”若干年來鎖住的僅僅是村民對古建築群的呵護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近年來,“浪門金鎖橋”再度見證:竹貫又熱鬧起來。萬安鎮專門成立竹貫村保護委員會,制定《竹貫村保護規劃》,投入大量資金修繕“浪門金鎖橋”和在橋前橋後修復古建築新建仿古建築群,在村裡對竹貫溪沿岸的民居、河道進行改造修繕。還開通了梅村到竹貫的村道。每年結合元宵節、七月半等傳統節日,舉辦背新娘等各類傳統民俗活動宣揚竹貫。如今,“浪門金鎖橋”成了竹貫村的村口,八方來客在此暢游自然生態優美環境。改造修繕後,有如江南水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