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坊子德日式建築群
日期:2016/12/14 12:51:5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濰坊市坊子區位於山東半島中部,世界風筝都濰坊市區的東南部,從1898年分辟為商埠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1983年底經國務院批准成為縣級區,屬國家對外經濟開放區,總面積361.7平方公裡,轄設八個鎮街,人口24.8萬人。但是這個僅有百年歷史的小鎮,正如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歷史一樣經歷了德日列強的搶占和強取豪奪。從1898年到1945年,德日帝國主義利用不平等條約強占山東,把坊子設在山東半島咽喉地區,作為強搶、掠奪中國寶貴財富的一個重要據點。德日式建築群也就是在這段被迫的屈辱的歷史中形成。
德日帝國主義在占有坊子期間修鐵路,建兵營,駐重兵,修教堂,開煤礦,設洋行,開妓院,收購煙草,販賣鴉片毒品,將坊子這片美麗的土地變成了他們奴役中國人民,掠奪我國寶藏、鎮壓中國人民反抗的重鎮。
悠悠坊子百年滄桑,歷史巨變,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已崛起於世界的東方,中華民族已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德日列強在中國的侵略勢力、污泥濁水早已被清除的干干淨淨,古老而現代的坊子區以其獨特的人文環境吸引著越來越多地目光,展現出美好的發展前景。但是德日帝國主義在侵占坊子時期留下的歷史遺址尚存160多處,這些建築遺址象難以愈合的傷疤,抹不掉的烙印,镌刻在我們的心中,它已成為愛我中華、勿忘國恥的歷史見證。今天,我們將德日侵華遺址拍成專輯,以警示教育後人。激勵後人,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坊子,這個飽受德日列強蹂躏的百年小鎮,伴隨帝國主義殖民擴張而痛苦誕生,畸形成長,迅速膨脹。十九世紀中葉前,坊子原址周邊只有前後張路院,南北寧家溝等的村落。自1898年3月,德國憑借不平等的《膠澳租借條約》,取得了膠濟鐵路修築權和沿線15公裡范圍內的礦藏開采權。同年4月,德國在前後張路院和南北寧家溝之間開鑿煤礦,因礦井附近有一小鋪名為“坊子”,德開煤礦便以坊子冠名。隨著德國在此開煤礦,修鐵路,建車站,蓋教堂,開醫院,在坊子老城區大約8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建築用於搶占、掠奪的建築物100多處,建築面積達31131.73平方米,從此各地勞工和僑民源源而來在此聚集定居,該區域日漸興隆,“坊子”也由此成名。然而,隨著殖民統治下的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坊子的殖民地程度也進一步加深。
1914年9月,德日開戰,日本以戰勝國身份強行接管了德國在坊子的一切權益,日本帝國主義又在此設領事館,建電廠,開洋行,辦學堂,辟農場,開妓院,販賣鴉片,建築用於侵略和奴役的建築物60多處,建築面積達14114.26平方米。此時的坊子已形成了以日本掠奪性經濟為主,民族工商業為輔,南北三條馬路,東西十裡洋場的遠近聞名的商業市鎮。這樣,自1898年3月,德國依據不平等條約《膠澳租界條約》開始強占坊子,至1914年德日戰爭德軍戰敗投降,再至日本帝國主義奪取坊子的占領權後,到1945年日軍投降,德國侵占坊子達17年,日本侵占坊子達31年,在這長達48年的時間裡,德日帝國主義在坊子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用於軍事占領、經濟掠奪和文化滲透等各具特色的一系列建築群落,這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德日式建築群。這些精美絕倫的建築是德日帝國主義對坊子進行殖民統治的象征,幾乎囊括了外交、軍事、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等各個領域,坊子也由此完全陷入了殖民統治的痛苦深淵,坊子人民也處在了水深火熱之中。
德日式建築群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教育、藝術價值,是濰坊市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2000年4月公布為濰坊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6月,在濰坊市旅游資源等級評估中,被省、市旅游專家組列為A級第二名,2005年11月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12月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建築星羅棋布,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坊子老城區8平方公裡范圍內,大大小小建築多達400處,現今保存完好的代表性的166處,建築總面積達45245.99平方米,其數量之多,分布之集中,設施之完善,功能之齊全,風格之鮮明,在全省乃至全國堪稱一流。建築本身是沒有階段性的,這些建築有的恢宏大氣,有的別致精巧,有的莊嚴華貴,有的厚重古樸,真可稱得上德日建築博覽會。這些建築的客觀現實性是其它再造景觀無法比擬的,它不僅是我省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而且也是珍貴的人文景觀旅游資源。如果對這些建築進行保護維修即可在此修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可以作為近代史人文景觀,又可以在這建立異國風情區,其社會效益和多元開發經濟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它的開發利用能夠建立和形成具有坊子特色的異國風情旅游區,是新興、高起點、高品位旅游消費的市場、生態、時尚、旅游的樂園。
1898年3月,德國依據不平等條約《膠澳租界條約》開始強占坊子,至1914年德日戰爭德軍戰敗投降,德國侵占坊子達17年;日本帝國主義奪取坊子的占領權後,到1945年日軍投降,日本侵占坊子達31年。在德日帝國主義霸占坊子長達48年的時間裡,德日帝國主義在坊子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用於軍事占領、經濟掠奪和文化滲透等各具特色的一系列建築群落。這些建築有的恢弘大氣,有的精巧別致,有的莊嚴華貴,有的厚重古樸,堪稱“德日建築博覽園”。
該建築群位於坊子老城區,分布面積8平方公裡,現今保存166處,其中德式建築103處,日式建築63處,總建築面積45245.99平方米。這些建築群分布范圍大、占地面積廣、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布局巧妙,風格鮮明,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老城區三馬路西段的德軍西大營舊址為一幢二層磚木結構樓房,建於1904年左右,六面坡牛舌瓦頂,高11米,檐高8.6米,面闊15米,坐北向南,建築的平面和立面采取了不規則布局,正南面主樓中突出兩米為入口,科斯林門柱廊檐,向內過渡到主客廳。主客廳位於主樓前部,是一個貫通一、二層但不大的房間,東北側有樓梯,通向二層。二樓為主人臥室,正沖南面的臥室有一陽台。後部為儲藏室和廚房,另有地下室,功能齊全,分區明確,樣式獨特,設計巧妙,是典型的德國二級建築。
建於1903年、坐落於坊子煤礦內的德軍禮堂,框架結構,外牆護壁用拉毛花崗石作貼面,南面為正門,共12個立面,羅馬拱券門窗;建築外觀采用近現代派簡潔明快的設計手法,但飾以古典式的浮雕,使單調的平面增加了一絲活潑,體現了近現代主義風格,共占地1200平方米,能容納300余人。
坊子火車站,1903年建成。隨著德國修鐵路、建車站、蓋教堂、開醫院等,各地勞工和僑民在此聚集定居,該區域日漸興隆。1914年9月,德日開戰,日本以戰勝國身份強行接管了德國在坊子的一切權益,隨著日本帝國主義在此設領事館、建電廠、開洋行、辦學堂、辟農場、開妓院、販賣鴉片、收購煙草等,迅速形成了以日本掠奪性經濟為主,民族工商業為輔,“南北三條馬路、東西十裡洋場”的遠近聞名的商業市鎮,也形成了機構完備、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的殖民統治體系。
坊子站已經矗立了100多年,兩棟緊挨著的德式建築上,中國鐵路的標識異常醒目。這是膠濟線上保存最完整的百年建築。在其周圍,還散落著很多德式建築和日式建築,這成了坊子的一大人文景觀。
據悉,坊子火車站是世界上目前最古老的火車站,可以稱得起是火車站博物館。
據了解,坊子老城區德日式建築群保護開發工作日前已展開,文化、旅游、建設等部門將各負其責全力配合,對德日式建築群進行修繕、以“修舊如舊”的原則,力爭逼真地恢復這些古建築原有的特色和風貌。同時,還將對這些德日式建築群進行開發,將其列為濰坊“城市旅游”重點工程項目。
推薦閱讀:
山西陵川西溪二仙廟
細數被載入世界遺產史冊的中國古建
晉城金元古建 石掌玉皇廟
濰坊寒亭村於氏宅院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