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英國女畫家筆下的晉祠寶塔
日期:2016/12/14 13:10:3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1893年11月,33歲的英國女畫家艾米麗·喬治亞娜·坎普來到太原。她的父親是一位傳教士,數年前來山西傳教,他的姐姐、姐夫也跟隨父親而來。在太原居留期間,艾米麗游遍遠近名勝,創作了一系列畫作,其中水彩畫《古塔》,為人們呈現了晉祠捨利生生塔的狀貌。
艾米麗到太原沒多久,就到城西南懸甕山麓的晉祠游覽采風。艾米麗在她的游記《中國的面容》中寫道,“山腰間,一座富麗堂皇的古廟被年代久遠的樹遮蔽著,正面的柱子上盤繞著引人注目的金龍。”
艾米麗所說的古廟,就是著名的晉祠。晉祠外有一溫泉,泉水匯成溪流,溪流穿過小橋。艾米麗立於石橋之上,抬眼望去,一座古塔通體金黃,塔檐鑲嵌的琉璃瓦發出耀眼的藍色。此時已經進入冬季,盡管除卻堅韌的松柏外,樹已落葉,草已枯黃,但在陽光照耀之下,遠山近景呈現一片輝煌。“簡直太迷人了!”艾米麗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她立刻打開畫夾,在溪畔繪下了這幅《古塔》。艾米麗回憶,要不是有溫泉,寫生根本沒有可能,因為水融的顏料會結冰。過不了幾分鐘,她就要把顏料盒放進小溪,融化顏料表面的冰碴。
艾米麗描繪的古塔,正是位於晉祠浮屠院中的捨利生生塔。該塔創建於隋開皇年間,宋代和清代兩次重修,塔高三十八米,八角七層,琉璃剪邊,秀美挺拔。至夕陽西下時,一天雲錦,滿塔生輝,極為壯麗,被譽為“寶塔披霞”。
晉祠離太原城50多裡,因為要趕在天黑之前返回城內,艾米麗沒能夠欣賞到寶塔披霞的壯麗景色,但陽光映照下的古塔之狀貌已經讓她陶醉了。
艾米麗在太原住了將近一年,1894年10月回國。1907年秋,47歲的艾米麗再次來到中國,在太原短暫駐留。在中國的半年時間裡,她游覽了山東、河北、湖北、四川、雲南以及東北三省。艾米麗曾因其探險經歷被法國地理學會授予勳章,除了創作繪畫作品外,還陸續出版了《中國的面容》《滿洲、朝鮮、俄屬土耳其斯坦的面容》《漫游中屬土耳其斯坦》等書。《晉祠古塔》創作時間大約是1893年12月,至今已經整整1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