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純陽宮位於太原市極為繁華的五一廣場西北隅,是一處擁有綠樹濃蔭、亭台樓閣的清幽寶地。
純陽宮內供奉的是道教神仙呂洞賓,因呂洞賓號純陽子,所以叫純陽宮,又叫呂祖廟。據史料記載,純陽宮的創建者為宋末元初張奉先,全真教道士丘處機的弟子宋德芳曾在此宮主持。明代萬歷年間純陽宮擴建;清乾隆(公元1736年至公元1795年)年間,郡守郭晉及太谷人范朝升又先後出資擴建,增築巍閣三層。
純陽宮是一座集廟宇、園林風格為一體的五進院落,院內亭台樓閣樣樣皆有,布局緊湊,高低錯落,曲折回旋,組合巧妙,堪稱古建築精品。純陽宮總計殿堂70余間,雖然占地面積不大,但它卻以巧思入神的布局設計而為世人所稱道。每年,都有建築工程專業的大學生,來此細品此地的一樓一韻。2013年5月,純陽宮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純陽宮曾是山西省博物院所在地,目前是省藝術博物館。8月3日清晨,雨後,記者來到純陽宮。
山頂處“關公望遠”
純陽宮共有五進院落,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呂天仙祠”木牌坊、原宮門、呂祖殿、回廊亭、靈寶洞、潛真洞。穿過純陽宮山門,是第一進院落,為新中國成立後建設,這也是唯一一座新建建築,其余建築均為明清時代修建。院內立有“呂天仙祠”木牌坊一座。牌坊為四柱三樓式,造型色彩獨具特色,惹人注目。
院落的東側有一座由太湖石堆砌而成的石山,拾階而上,山頂平台可見一尊關公提刀跨馬銅像,此像為元代所造。關公身著戰袍盔甲,身姿挺拔,昂首提刀,憑風而望。
省藝術博物館公眾服務部李曉霞告訴記者:“關公自明神宗年間被敕封為關聖帝君,並被定為武廟的主神,同時又與孔子並列為文武二聖,其後所造關公造像的衣著就多為龍袍。而這裡的關公銅像身著戰袍盔甲,是比較少見的,足見其制造時間之早。”站在此處登高而望遠,可看到牆外近在咫尺的繁華,脫離了城市中心密布的建築物和各種交通工具,只覺得呼吸也暢快起來。
牆內造像林立
一進院,西側碑廊中,排列有北周釋迦立像、唐代釋迦立像等與佛教、道教有關的石碑、造像,都是新中國成立後從我省各地搬運來的。
其中,名氣最大的唐代涅槃變相碑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國家文物局最早公布的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原居我省臨猗縣大雲寺。該碑身高302厘米、體寬97厘米,碑體立於龍子赑屃之上。赑屃為龍生九子之一,大有來歷,許多古建築中都有它馱碑的身影。赑屃的外形很像一只巨大的烏龜,傳說中力氣很大,喜好背重物。碑身正面中央的浮雕為佛祖涅槃時眾弟子舉哀的情景,其上雕有六幅圖,分別是“納棺”“臨終遺戒”“荼毗”“送葬”“涅槃”“再生說法”;碑額部雕有天宮和須彌山場景,下層刻有施主姓名。碑的背面所刻圖案也與涅槃有關,為“起塔”和“八王分捨利”。碑兩側雕有天王、童子、獅子等形象,構圖緊湊,雕工精美,藝術價值極高。在靠近山門處,還排列著幾塊石碑,則講述了純陽宮改擴建的歷史。
穿過綠琉璃瓦覆頂的“呂天仙祠”木牌坊,便可看到第二道宮門,此乃純陽宮的原宮門,為明代所建。門兩側有明代鐵獅一對,正門上有磚雕,刻有“道德之門”四個楷書大字。宮門兩側刻有“道合昊天茂上仙班第一,祠洲晉地埊下棟宇無雙”。右邊側門刻有“龍飛”草書,左側上方刻有“虎躍”草書。宮門背面上方刻的是“蓬壺佳瑞”九疊篆紋四字。
進入第二進院落中,只見古樹參天,有籐繞柏四株,紫籐纏繞而上,與樹已成一體,難分難捨。院中可見清代銅像兩尊,一尊為獅,一尊為象。李曉霞向記者介紹說,這兩座銅像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坐騎,在傳說中,文殊菩薩騎獅,普賢菩薩騎象。院中還有明代彌勒佛銅像,他一手按著一個大布袋,一手持一串佛珠,樂呵呵地“看著”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