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窯灣古鎮:並蓄南北 含蘊東西

窯灣古鎮:並蓄南北 含蘊東西

日期:2016/12/14 13:04:5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窯灣古鎮

窯灣古鎮

窯灣古鎮

窯灣古鎮

窯灣古鎮

    去蘇北新沂之前,在網上我就搜索到了窯灣古鎮。看了一些照片和文字,不甚繁華,小巷古道,寂靜無人,殘垣斷壁,荒涼落寞,這就是那個曾經“日過桅桿千桿,夜泊舟船十裡”的京杭大運河上的第一古鎮?

    從長沙到新沂,火車顛簸了18個小時,休整一天,仍感到有些疲倦。不過,既然來了,我還是不能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決定到窯灣古鎮走走,畢竟這是一座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厚重的歷史、獨特的文化,不現場感受一番,怎麼說,也是一種遺憾。

    從新沂市區到窯灣古鎮,大約45公裡左右行程。寬闊的公路上,人車稀少,楊樹沒有發芽,整齊地矗立在寬寬窄窄的田間小道旁,這對於看慣了青山綠水的湖南人來說,多少有些感傷。倒是那些時不時映入眼簾的麥田,長長短短,郁郁蔥蔥,像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綠色足球場,讓人感到新奇。

    半小時就到了著名的京杭大運河邊。當地的朋友告訴我們,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長約1747公裡。自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掘邗溝,溝通江淮”以來,已經流淌了兩千五百年。公元605年,隋朝開發大運河從窯灣經過,切斷了通往黃河的山河,於是,就有了這方山水和古鎮。

    “北貫山左,南馳江淮”,窯灣古鎮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南來北往商旅的重要水上驿站,素有“黃金水道金三角”、“蘇北水域勝江南”等美譽。朋友說,同樣,也正是這種獨有的優勢,南北文化在這裡碰撞、交融。“窯灣,既有南方的細膩秀美,又有北方的粗犷豪邁。”

    “陸路四方輻辏,水路舟楫連綿,市井喧囂聲迅達於數裡之外”,資料表明,明清鼎盛時期,全國有18省商人在窯灣設立會館和辦事處,鎮上有當鋪、錢莊、銀行、布莊等大小店鋪作坊360余家。還有美、英、法、日等10國商人和傳教士在此經商傳教,建有教堂、寺廟十多所。清末,這裡已有“小上海”之稱。

推薦閱讀:

台州仙居管山村古民居

福建南屏老宅

中國最大親王府 通遼孝莊園

宣化清遠樓

窯灣古鎮

窯灣古鎮

窯灣古鎮

窯灣古鎮

窯灣古鎮

    沿著青石板鋪就的地面行走,一路上,游人稀少。但兩邊店鋪卻一點也不寂寞,紅磚、青瓦、飛檐、翹脊、赤柱,色調建築統一,一張張黃紅相間的旗子迎風招展,街道彎曲,狹窄,兩邊樓檐高高伸出,只留下兩米左右的天空,讓人倍感壓抑。

    朋友說,古鎮這種獨特布局完全是當時防御的需要。他還告訴我們,如果從空中俯視窯灣,還能發現整個古鎮就是一座奇門遁甲八卦迷宮陣,“S”形狹長青石街道,高樓密排,形成八卦盤中太極線。街裡街外分兩儀四門,在街心一聲呼叫,聲波回蕩全城五裡都能聽到,如同北京天壇的回音壁。

    不過,最吸引人的還是古鎮特色建築。據說這些建築多建於明清,融南方“玲珑精巧”與北方“四合方庭”為一體,因水而建的特色,既有南方小橋流水的溫婉典雅,又現出北方粗犷豪邁的雄渾大氣,間或還有西北的窯洞和大草原的蒙古包點綴,讓人驚歎不已!流連忘返!

    窯灣的建築還有西方文化的痕跡。朋友說,清末時期,美英法等10個國家商人和傳教士在此經商或傳教,建有教堂廟宇10多座,當時蘇北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堂就建在窯灣,這座宏偉的歐洲哥特式建築占地18000平方米,由主教堂和修女教堂兩部分並建,有樓房百余間。

    由於來去匆匆,我們只在古鎮停留一個多小時,走馬觀花似地拍攝了一些照片,還遠遠沒有走進窯灣。朋友說,現在正是旅游淡季,加上古鎮在進行修復性建設,游人少在情理之中。“我們准備同京杭大運河一起申請2013年的世界文化遺產,今後,來這裡的人會越來越多。”

    我相信朋友的判斷,更從心底佩服他的見識。是的,窯灣古鎮歷史悠久,獨特的地理優勢造就了獨特的文化,尤其是那些古建築群,既是中國運河文化和諧相處的象征,也是世界民族文化交相輝映的見證......

    並蓄南北,含蘊東西,屬於窯灣,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推薦閱讀:

台州仙居管山村古民居

福建南屏老宅

中國最大親王府 通遼孝莊園

宣化清遠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