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濟南廣智院

濟南廣智院

日期:2016/12/14 12:52:2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廣智院正門

廣智院正門

1947年的廣智院全景

1947年的廣智院全景

    廣智院為基督教會英國浸禮會1905年至1952年在山東濟南開辦的一所著名的綜合性博物館,其舊址位於今濟南廣智院街146號,作為山東省科技文物保護中心使用。

    歷史

    1887年,為了宣傳西方科學知識,英國浸禮會宣教士懷恩光(J.S.Whitewerigt)在山東青州創辦博物館,稱為博古堂。第一年有5000人參觀,次年增至2萬人,後上升到每年7萬人。

    1904年,懷恩光將博古堂遷到濟南並擴大規模,翌年在南關土圍子(外城牆,今文化西路)內建成第一期工程,命名廣智院,意為“廣其智識”。1910年,廣智院全部建成。20世紀初,其附近陸續建成浸禮會南關教堂、齊魯大學、齊魯醫院等建築,形成一片教會建築群。

    1917年,廣智院被納入新成立的齊魯大學編制,成為其社會教學科,同時作為教育系和神學院的實習基地,也是協助南關教堂傳教的展覽和休息場所。廣智院當時影響很大,1922年,胡適到濟南參觀廣智院時,發現在70天時間裡,有近8萬人參觀廣智院,每日游客超過7000人。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人將華北各地的英美傳教士抓到濰縣樂道院集中營,接管了廣智院,仍由原來的中國職工負責開放。解放後,廣智院由政府接管。1952年,為山東省自然科學研究所接收,1954年成為山東省博物館的東館和自然陳列室。1992年,廣智院被列為山東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由於齊魯醫院擴建的原因,廣智院被整體遷移異地保護。

    建築與展覽

    廣智院建築群為一片氣勢連貫、空間相互連接的中國傳統合院式平房,其設計也體現了當時中西風格的交融。建築坐南面北,南北長185米,東西寬近70米,占地1萬余平方米。其中正為陳列室,左右分別為閱覽室和研究所,後為布道堂。其主體建築陳列大廳東西面闊15間,在當時濟南的所有建築中規模最大,而且空間高大開闊,又有較長的連續展帶,從設計角度看相當完美。該館在中國博覽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歷史學家翦伯贊主編的《中外歷史年表》中特地將其作為中國博覽館建築的代表。

    廣智院常年開放,其陳列品包括動物、植物、礦物、天文、地理、機工、衛生、生理、農產、文教、藝術、歷史、古物共13個門類,展品萬余件,分2000余組,並采用了展櫥、鏡框、掛圖等多種展覽方式。

推薦閱讀:

濟南洪家樓天主教堂

濟南府學文廟

濟南歷下解放閣

山東特派員辦事處舊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