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隆興寺
日期:2016/12/15 15:17:50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隆興寺坐落在河北省正定縣城東門裡街,占地面積五萬平方米。創建於隋開皇六年(586年),當時叫“龍藏寺”。宋初更名為“龍興寺”。宋太祖趙匡胤於開寶四年(971年)敕命在寺內鑄造銅菩薩像,進行擴建,奠定了現在的布局和規模。此後各代都進行重修,但基本上保持了宋代的形制。清康熙年間(1706年)定名為“隆興寺”。寺前迎門有一座高大琉璃照壁;經三路三孔石橋向北,依次是天王殿、大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戒壇、慈氏閣、轉輪藏閣、康熙御碑亭、干隆御碑亭、御書樓(遺址)、大悲閣、集慶閣(遺址)和彌陀殿等。寺院東側的方丈院、雨花堂、香性齋,是隆興寺的附屬建築。大悲閣是隆興寺的主體建築,閣高33米,面闊七間,進深五間,為五重檐三層樓閣。舊名“佛香閣”、”天寧觀音閣”。閣內矗立著一尊高大的銅鑄大菩薩,稱“大悲菩薩”,高19.2米,立於2.2米高的須彌石台上,是我國現存最高的銅鑄觀音菩薩像。像奉宋太祖趙匡胤敕令而造,周身有42臂,又稱“千手千眼觀音”。隆興寺整個寺院除了兩座碑亭以外,幾乎全是宋代建築物,是我國目前僅存的宋代建築范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