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繪南陽用畫筆記錄古建之美
日期:2016/12/14 13:11:1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手繪王府山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通過網絡集結成“群”,用畫筆記錄古建築之美……
所有的詩歌、音樂都已沉默的時候,建築卻還在說話。
一座座古建築,就像是一篇篇優美的史詩、一首首凝固的音樂,見證了中原文明發展演變的歷史進程。
一聲快門,凝固歷史沉澱的神韻風采;一張照片,記錄文化傳承的獨特魅力……在南陽,有一群古建築愛好者,他們通過網絡集結成群,業余時間,行走在南陽山水間,用畫筆記錄古建築之美,用鏡頭探索古建築文化內涵……以此試圖留下或是傳承南陽古建文化。
南召鳳凰城
走訪古建寫下“訪古日記”南召鳳凰城
轉動鏡頭留下古建文化
“古建築是一座城市的記憶,是城市歷史的見證者,它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文化積澱。一旦損毀,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將不復存在。只有把古建築保護好、維修好,讓它們以其原有的面貌長久地保存下去,才能發揮‘實物的史書’、‘歷史的年鑒’、‘文化的載體’的作用。”“小草”原名魏柯,是光影中國的管理人員,她從小就對古建築和民俗文化有著特殊的熱情,這幾年來,她一直發動圈裡的攝影愛好者用鏡頭捕捉南陽城的古建之美,從而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古建築,進一步起到全民保護的作用。
山陝會館、玄妙觀、接官亭、魯班廟、天妃廟、三皇廟、宛城驿、彌佗寺、府文廟、鄂城寺、柏佛寺……他們組織了30多次古建築拍攝活動,留下了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我們將這些資料發布到網上,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並吸納了很多愛好者。”魏柯說,今年1月份,他們成立了“古建部”,目前,已有近百人。
百張插畫記錄古建之美
“研究,修復,保護,傳承南陽古建文化是一件樂不可支的事情。”80後小伙兒李君是古建部部長,也是一名古建築營造師,平時奔走在寺院壇廟等古建築群中進行修復繪制。說起南陽的古建築,他興奮地說,南陽是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因此古建築群頗多,南陽府衙是元明清三代建築的結晶,王府山是明代單體假山的藝術標本,山陝會館是南陽乃至全國有名的古建築群藝術作品……
最初,李君為了讓身邊更多人了解和喜歡古建築,以此來通過微弱的力量來保護古建文化,他利用業余時間行走在南陽山水中,並用相機留下古建之美。“曾經有人手繪南陽,用鋼筆畫記錄老南陽昔日的風光,那我就用圓珠筆和水彩,以動漫插畫的風格向世人推介南陽古建文化。”2012年夏,李君有了新想法,開始手繪南陽。南陽府衙、臥龍崗、醫聖祠、菩提寺、花洲書院……寥寥幾筆,雖然抽象但別具一格,特別是每幅圖配附的數十字注釋,使人印象深刻。
“如今,我的‘手繪南陽’系列已畫有一百多幅”,李君說,他將部分作品在自己的微博上“直播”,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贊許,這讓他感到很欣慰,並更加堅定會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走訪古建寫下“訪古日記”
“發現一座破損古建,然後經過反復參觀,呼吁,終於有一天得到了修繕,這種感覺就像是挽救了一個生命,那種開心和成就感無以言表。”徐士毅也是一名古建愛好者,他十分關注遭受破壞或是殘缺的古建築。那次他得知魯班廟被拆除,十分痛惜,自發和網友一起組織民間文保人士寫下有關魯班廟修復的申請報告,並倡議網友自發捐款修復古建築。
“骨子裡很欽佩古人的智慧,所以順其自然的就關注起南陽古建築來。”徐士毅說,他曾騎著自行車,拿著地圖,在市區老城區搜尋南陽古建築,利用網絡搜集南陽古建文化。後因工作調動,在縣鎮工作期間,他也不曾放棄,仍在周邊縣探尋古建築。近期,還曾專程走訪接官廳、城隍廟、石頭村等古建築,並開始寫“訪古日記”……
“玄妙觀藏書閣、楊延寶故居繼續破敗,但臥龍書院、甘露禅寺、望仙台、三皇廟相繼修復,十分可喜……”徐士毅說,雖然保護南陽古建築的道路任重道遠,但能救一個是一個。目前,他最大的希望是,能有更多人加入,匯聚更大的保護力量。